近年来,出生人口的急剧减少,加之学区集团化办公的推行,预示着学区房那层神秘的面纱或许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将被彻底揭开,其神话或许将不复存在。
按常理推断,每年的开头阶段通常是学区房买卖的旺季。然而,目前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却始终保持着平淡无奇的状态,特别是那些老旧且位于学区的住宅,更是毫无亮点可言。
针对位于对口双重第一梯队中的福外与建平西交界处的梅园三街坊,其成交单价曾达到峰值21万以上;而去年,该区域的成交价还能保持在10万左右;然而,今年房价持续下跌,最近的一次成交单价已降至8.8万,并且并非位于顶层;令人惊讶的是,这一跌幅已高达57%。
浦东金桥地区的双桥小区那些老旧的小户型住宅,与福山外国语小学对口,其交易价格逐年下降。2022年的成交价已超过8万元,而2023年的平均成交价降至7万元,到了2024年更是降至6万元,最近的一次成交价更是跌破了5万元大关。整体跌幅达到了40%。
杨浦八村与同济及铁岭相邻,其房价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跌幅接近50%,尤其是从最高点算起。
静教院与前滩堪称独特案例;静教院借助拆迁的契机,大肆炒作了一番;与此同时,前滩则正逢整体交易热潮。
学区房变成“不动产”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不做赘述。
学区房的老旧破败之价持续下滑,让人不禁疑问:这房价是否已经触及了谷底,是否是购买的好时机呢?
就当前的经济状况而言,生育热潮并未显现,国家在生育方面的扶持政策也相对不足,难以起到激励作用。优质教育资源在将来将不再那么昂贵。
昨日与一位在日本安家落户的朋友交谈,他早在多年前便已将家人和孩子接到日本。在日本,并无所谓的沪籍身份,父母无论在哪里工作,孩子便会在那里接受教育,这听来似乎让人有些羡慕。
迈向国际标准,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与邻国同步发展,届时家长们将无需再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忧心忡忡。
2024年的上海,正在建设中的学校数量极其庞大。仅去年9月一个月,就新增了42所新校,而新建学校的总数更是达到了127所。
集团化办学模式中,通常会对核心成员进行调配,让他们深入各分校,共同遵循一致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确保教育质量与标准同步。
现在学区房是遍地开花!
这种办学理念,正在“杀死”学区房的概念。
这并非什么新现象,自2015年起便已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展开。伴随着近几年对外围区域的广泛开发,众多知名教育机构亦纷纷展开扩张。
近年以来,东方幼儿园、福山外国语学校以及建平初中相继设立,为唐镇的教育资源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嘉定江桥地区即将开设一所上师大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同时,宝山南大附近也将设立上师大附属小学。
新杨思的学校据说是华二系,张家浜一带据说是复附系;
近期备受关注的华泾地区,除了私立世歪系学校外,徐汇区的一流公办学校位育科技中学也已正式宣布加入,据悉,这所新学校将是一所集初中与高中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学。
除了基础教育的迅速铺开,上海顶级高中也正在往郊区不断拓展。
目前,“四校”的分校数量已经达到12所,其中一些学校已经通过了高考的考验。
交通大学附属闵行中学以及附属嘉定中学,在2024年的高考中,有更多的学子成功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不断增加的优质教育资源,正不断稀释传统学区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不断加码的政策,都在明示你不要炒学区房。
2021年3月16日,上海发布了“316新政”。
该规定明确了市属示范性高中的总体招生名额,其中大约有50%至65%的份额,将通过学校分配和区域分配两种途径,在招生前先行确定。
真正靠卷成绩的自主招生和统一招生,名额就连一半都不到。
不止是名额,就连教师也要进行轮岗。
据悉,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轮岗机制将正式在部分学校进行试点实施,预计轮岗周期将设定为每六年一次。此举旨在有效破解教师资源配置僵化的困境。
不久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针对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5)”的专项通知。
其中有一条堪称是学区房的“王炸”:
若片区内报名登记的人数超出学校的招生名额或学校的实际办学负荷,将依照已公开的明确规则进行录取;对于未能被录取的学生,则需在相邻的片区内进行就近的协调,以安排他们的入学事宜。
什么意思?
即便你的住所位于备受追捧的学区,一旦报名人数激增,你很可能被安排到较为普通的学校就读。这样一来,价值数百万元的投资学区房可能就付诸东流了。
我们最近一直在提倡教育公平,千万不要和趋势对着干。
更大的问题是,往后你的学区房很可能没人接盘了。
我们找到了一份上海幼儿园入学人数统计:
自2017年起,数值从接近57.3万的高点开始逐渐下降,直至降至48.81万。这样的下降趋势在未婚不生育潮流的广泛传播下将变得更加显著。
要上学的后代都没了,谁还在乎学区的概念?
若想实现顺利转手,或许不得不降低售价,与一般二手房展开较量。考虑到持有期间的费用,这无疑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支出。
写在最后:
我们并非断言学区房毫无价值,不应全盘否定其意义。只要家长们依然看重教育,学区房便仍将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
孩子的学业表现优劣,学区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人生旅程的平坦与否,成绩所占的比例更是微不足道。
自上海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以来,学区房的优势逐渐减弱,名校的分校遍布各处,随之而来的,是教育资源分布的更加均衡。
着出生率的下降,未来学区可能还会进一步淡化!
欢迎扫码加入购房交流群 项目最新动态早知道 也可添加我们咨询更多楼市信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