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上,总理在北京调研时,重点关照了两个行业:
外贸、房地产。
我是一个房产博主,更关注这次关于楼市的信号,重点有几个:
一、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加大力度推进城市中心区域的村庄和老旧房屋的改造工程,采取多样化手段激活现有资源,同时提升新增项目的质量。
要关注城市新居民以及住房难题群体的实际需求,对相关政策进行优化调整,以支持居民在住房方面的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四、为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我们致力于推进“优质住宅”的建设,加速形成房地产发展的新格局,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持续增长。
没有特别的新风向,但这时再提,倒有几分意味值得琢磨。
主要是三大时间节点卡的刚刚好:
一是关税战刚打响不久;
二是4月9号,刚召开了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
三是4月底要召开政治局会议。
这次的发言,基本定调了一、二的结论,三的前瞻。
对楼市会有什么影响?我认为接下来会有几大政策可能会落地。
一是降息窗口:
20号每月为LPR公布之日,若逢节假日则延期,此次很可能于21号揭晓降准降息的消息,对于近期有购房打算的您,不妨再仔细考虑一番。
去年利率下调的力度相当显著,无论是新增的住房贷款还是现有的存量贷款,多数人都能明显察觉到,每月的实际还款金额正在持续下降。
然而,到了2025年,他们一直保守着一项重大举措未予揭晓;在此之前,高层早已预见到川普上台可能引发一系列麻烦,为此,政策储备库已经备妥,只待时机成熟便迅速行动。
整个四月已经多次释放了相关信息,若此时仍不进行降息,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预计降息幅度将在20至30个基点之间。
其次,强调了应对城市新居民对基本住房的迫切需求,预计在诸如上海这样的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其外环区域将很可能进一步放宽对首次购房者的限购规定。
注意,我认为一定是外环外、首套。
外环之外,由于上海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月度成交量常常超过两万套,因此它依然保持着全球最大房产市场的地位。

然而,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化特征,其中市区的房源供需状况(尤其是除去老旧小区)十分紧张,而近期次新房在3月份已经经历了一次小幅上涨。
外环外的远郊地区库存充裕,众多新房正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分销,而大量的二手房房源仍在持续降价销售。
所以放开外环外在常理之内。
我认为仅限于解除首套房的限制,若是全面放开,允许全国范围内的购买力无限制地购买,将引发一系列难以逆转的后果:
一是分流掉非常多江浙皖等周边城市的购买力;
二是上海的炒房风气会兴起,不利于健康发展。
市面上太多广告和镰刀
点下方关注「最会讲真话」的房产号
三是着力推动“好房子”建设。
自2025年起,我国各地陆续取消了土地拍卖中的溢价上限规定,随之而来的是地王现象接连不断涌现。
滨江集团成功夺得杭州滨江区核心区域的水电新村地块,溢价率高达69.86%,成交总价达到了52.03亿元。
杭州也要出12万+的豪宅了,简直不敢相信。
反观上海,过去用的土拍限价、地票模式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价高者得,但要求就是”好房子”。
可以卖的贵,但你房子要造的好。
在上海外环以内的区域,新建的住宅项目正不断提升其产品品质,常常采用铝板与石材相结合的外立面设计,配备有嘉格纳、杜拉维特等知名品牌的装修材料,层高达到3.1米,一楼设有架空层,还配备了泳池和会所等设施。
赠送面积(即所谓的“偷面积”)再度回归市场,上海的新房项目纷纷推出大范围赠送的飘窗(甚至卫生间也作为赠品),并且配备了入户电梯,使得得房率得以提升至90%以上。
这对二手房既是危,也是机。
危险之处在于,以往受限于价格,许多新建住宅质量不佳;如今,新房产品在品质上对二手房形成了断崖式的超越,那么购房者究竟会倾向于选择哪一方呢?
机会的关键在于,拿地时溢价已超过30%,因此,当新房进入市场时,通常会显著提升该区域的房价水平。
新的拐点已经出现,各位,静观其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