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世博的老破小跌到4万都没人要,这事可太扎心了!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广泛,周围聚集着众多中央企业总部所在地,然而昌七小区这类房产价格在三年内急剧下跌,跌幅之剧烈,甚至超过当年P2P平台的突然崩溃。
说起来最倒霉的还得是刚需群体,他们为了区域优势硬着头皮买了房,如今不仅亏掉了最初付的款项,就连房产出售起来也比处理蔬菜还要困难。
核心症结就在此处,既缺乏名校加持,又遭遇全市老旧房屋集中遇冷,就连浦东本地居民也瞧不起这批“工厂遗留房产”。
世博板块的硬伤比想象中还多。
过去为了安置钢铁工人的住处,大量兴建的筒子楼如今都变成了千篇一律的老旧房屋,2700套房源同时上市,让房产中介倍感压力。
这种环境下卖房,房东只能玩“谁敢比我更便宜”的极限游戏。
更令人惊叹的是,同等价格的老旧房屋在浦东能够欣赏到黄浦江的夜景,而在世博区域只能看到三钢厂附近大排档的霓虹灯光。
浦东居住的人反映,世博会的热闹景象在昌里路附近一公里范围内就能感受到,一转弯就遇到宽阔的八车道马路,购买酱油这类小事都需要借助共享单车来完成。
老破小的价值逻辑在浦东完全失灵。
这个地区的老旧社区能够依靠教育房产得以维系,例如徐汇长桥五村即便价格下跌百分之十也能够承受,而世博地区的清流中学甚至让浦东的家长们也感到不满。
上海市民购房时只关注商品房类型,陆家嘴的软件开发者甘愿住在唐镇的狭小出租房,也不愿意接受老旧小区所谓的情感溢价。
数据更为无情,上海老旧房屋交易比例三年间降低了百分之六,四十平米以下的完全无人问津,世博恰好遭遇了这场淘汰行动。
现在4万块的单价看着香,但真下手还得悠着点。
世博区的房产价格仅六万上下,那些崭新小区的环境远非老旧社区所能比,两者间的价格差距完全不够显著。
情况更加糟糕,板块内尚存两千七百套相同房源待售,此刻买入如同玩火,风险极大。
对于每天需要往返陆家嘴与前滩的上班族来说,价值三百万的地铁住宅颇具吸引力。
有专业人士进行过测算,按照同样的经济能力,若想在浦东购置房产,只能选择虹口区那些三十年前的旧式高层建筑,而在世博区域,至少能够享受到虚假的江边视野。
板块未来倒也不是全没盼头。
19号线连通之后,最快二十分钟就能抵达北外滩,中铁开发的新楼盘每平方米售价已达五万四千元,这表明建筑商押注的是未来的发展蓝图。
那些建设中上南十二村,外墙装修得如同商品房,倘若增设菜市场和便利店等设施,大概能吸引住年轻人。
但是,如果讲资产增值潜力,邻近的前滩那些新楼盘持续低迷,而老旧小区只要能对抗物价上涨就算成功。
这次的急剧下滑给所有人提供了教训,那些没有学区也没有拆迁补偿的老房子,在浦东就很难有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