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变化企业必知!
企业的血液是资金流动,2025年第七份通告带来的不只是减免税款,还是提升运作精确度的新课题。
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二日,财政机关与税务机构联合颁布《关于改进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规定的通告》(二零二五年第柒号),表明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机制实现关键性变革。
配合推行这项新规,税务部门马上公布了《关于处理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相关征管事务的通告》(国家税务总局通告2025年第20号)。这一轮政策变动,显示了国家在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上更加精准,目的是扶持普通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和科技研发类公司。
退税范围调整:行业差异更明显
这项新规重点更改了可退还的进项税额的核算办法。依据相关条款,工业等四个领域的经营主体能够每月将全部期末留抵税额拿回。
相关领域涵盖制造产业,科学探求与技术支持,程序开发与数据管理,以及自然维护与环境改善。由此可知,这些领域的公司能够获得更为有利的税费退还安排,有助于减轻财务负担。
针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生意的纳税者,其新增留抵税额能获得部分退还,返还的额度是总额的六成,不过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办理退税手续。
其余纳税者,依据额度划分,退还增量留抵税金,额度在1亿元以内,退税率是百分之六十,超过1亿元的部分,退税率调整为百分之三十。
税门槛变化:统一标准与特殊规定
最新政策对退回税款的标准做了显著变动。针对绝大多数领域的办理人,申请退还留抵税金必须达成以下条件:在提出退款申请的连续六个月里,每个月末的留抵税金数额都必须是正数,并且第六个月末新产生的留抵税金数额至少要达到五十万元。
制造业等四个行业相关企业则获得特殊照顾,无需达到退税标准,能够更方便地提出退税申请。
从事房地产领域开发与销售的企业,在提出退回税款申请时,必须对照2019年3月31日那个时间点的留抵税额情况,确认在过去连续六个月里,每个月期末新产生的留抵税额都为正数,并且第六个月末新增的留抵税额至少达到五十万元。
销售额占比计算:方法更加明确
新规界定了销售额比重的核算方式,针对制造业等四个行业办税人,要求其从事相关业务产生的增值税销售额,在全部增值税销售额中所占比例必须超过半数,这样的办税人才符合条件。
销售占比依据纳税者申请退税时往前数十二个月的营业额来核算,若申请退税前的经营时间不够十二个月但已满三个月,则按实际经营时间的营业额来核算。
针对从事房产开发与销售的企业,在核算销售额比例时,分母包含了预收资金,此项是显著调整。此外,对于能够运用增值税差额计税方法的情况,应以扣除差额之前的数值作为销售额基准。
进项构成比例:抵扣凭证范围扩大
新规对进项占比的核算方式做了变动。进项占比是依据七类增值税抵扣单据上载明的税额,除以同期所有可抵扣进项税总额得出的比例。
扣税凭证分为七种,具体有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完税凭证,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形式的电子发票,以及铁路电子客票形式的电子发票等。
增加了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等电子凭证,还有铁路电子客票等电子单据,但是不包括农产品购买单据或者销售单据,也不涵盖购买国内旅客运输服务所获得的普通电子单据。
行业范围调整:支持方向更加聚焦
这项新规对按月退还全部期末留抵税款的行业类别实施了显著变更。原先能够获得全额退税的不少行业被重新划分,当前只有制造业等四个行业的纳税人具备资格,可以按月退还全部期末留抵税款。
剔除的领域涵盖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制造和供应,涵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涉及批发和零售,包含农、林、牧、渔业,涉及住宿和餐饮,涉及居民服务、维修及其他服务,涉及教育、医疗和社会工作,涉及文化、体育和娱乐等范畴。
小微企业全部退还新增留抵税金的政策也终止实施。这一变动表明政策扶持更加集中用于制造业、科技创新以及生态环保产业。
缴回政策变化:新增36个月限制期
新规对退还办法实施了两个关键变更,首先去除了在2022年10月31日之前,必须退还已退税款才能申请留抵退税或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的时限要求。
新增规定,对于纳税人退回已退税款的情况,若选择适用留抵退税或即征即退等政策,那么从缴回次月开始,36个月内不得更改这一选择,有相应限制。
纳税人有权决定把期末未抵扣完的税款转到下个周期使用,或者依照相关条款办理退回期末剩余的税款。一旦做出决定,在未来三十六年里不可以更改这个决定,这项规则有助于促使纳税人明智地挑选合适的政策,减少政策推行的开销。
结语
政策更新后,工业等四个领域的纳税人能够每月完整退还最终留抵税款,去除了申请退款的限制条件,这明确有助于这些产业的企业获得更加宽裕的运营资金状况。
纳税人有权再次挑选是否应用留抵退税制度,或者采用增值税即时征收即时退还,以及预先征收后续退还的方式,不过一旦做出决定,在接下来的三十六年里不可以更改这个选择。
纳税者需依据自身业务状况,详尽评估各项政策带来的税负差异,从而选定最优方案。
往后,在增值赋税律及其实施细则生效之后,我国公司将会面对一个更为标准、公开、便捷的增值赋税环境。
电话:021-50312079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峨山路613号双创产业园B区6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