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徐谦北京报道
这一刻注定将成为中国楼市走向的关键转折点。
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到“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为新政策敲响了强有力的信号。
10月17日,住建部联合中央四大部门打出“组合拳”,直击房地产市场痛点和拥堵点:
“四取消”,取消限购、限售、限价、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四降”,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房贷首付比例、存量贷款利率、住房置换税负; “两个增加”,新增城中村改造和危房改造100万套,年底前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增至4万亿元。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一揽子楼市政策密集推出。政策力度和密度超过历史任何时期,显示出政府为市场估值设定底线的决心。
稳定楼市已成为今明两年政策调控的主基调。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把扩大内需作为首要任务,明确要求“稳定楼市、股市”“大力促进消费,改善国民经济”投资回报”。
楼市和股市再次成为拉动经济最重要的两个引擎。通过稳定楼市、股市,恢复居民财富效应,促进消费复苏,将成为2025年扩大内需的主线之一。
两天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定调。 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扩大内需、稳定楼市、股市的宏观政策,继续努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
“持续发力”表明中央稳定楼市的决心十分坚定。如果说2024年是房地产见底之年,那么2025年就是房地产见底、企稳、转机之年。
“我国房地产问题是进步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和持续努力,市场将进一步稳定,行业将加速复苏,构建房地产新模式。”房地产开发将加快,房地产业也将逐步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中央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回顾2024年:“救市”持续加大
“房地产市场明显‘超卖’了。”这是万科董事局主席于亮在2023年做出的判断。
2024年,房地产市场仍将处于超卖状态,房地产销售规模将再次萎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8.6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3%;新建商品房销售额8.51万亿元,同比下降19.2%。
据此推断,2024年全年商品房销售规模预计在10万亿元左右,较2023年商品房销售额11.66万亿元有较大降幅,创2024年以来新低。 2016年。
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在下滑。 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4%,降幅比前10个月扩大0.1个百分点。该指标已连续7个月处于两位数下降水平,且跌幅仍在缓慢扩大。
回顾2024年,前三季度市场形势也较为严峻,商品房销量同比降幅持续超过22%。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9% %;新房销售额6.8万亿元,下降22.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2.7%。 24%。
克而瑞数据显示,9月份百城新房成交量超过1900万平方米,再创新低,仅相当于2023年9月的79%、2022年9月的59%、2018年9月的35%。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2024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虽然持续下滑,但降幅逐月收窄。这是市场触底反弹的迹象。
比如,1-5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3%,降幅比1-4月扩大0.1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量同比下降27.9%,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
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只有2个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68个城市下跌,创出新高。二手房价格全部下跌,0城上涨。
1-6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9%,降幅比1-5月收窄1.3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量同比下降25%,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这是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首次双双降幅收窄,且收窄幅度较大。
6月份房价也出现积极变化。 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4个,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4个。
这背后是“救市”政策的持续加码和市场情绪的分化。
4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地产、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这次会议为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确定了大方向。
紧接着,5月17日,中央召开了两次房地产大会议。上午,国务院召开全国保障住房交付工作视频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表示,房地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深刻认识房地产工作的人民性、政治性。继续坚持因城施策,扎实推进住房保障交付、消化存量商品房等重点任务。
随后,央行发布通知调整最低首付比例和住房贷款利率政策。
下午,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负责人对房地产新政策进行部署,涉及房地产等一揽子重大政策收购现有房屋用作经济适用住房以及妥善处置和振兴现有土地。
“517”新政后,政策正式从纾困转向救助。各大城市陆续实施首付下调、利率下调,“国家队”进场“关房”,成为热门话题。从政策效果来看,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情绪略有回升,但房价继续下跌。
三周后,中央再次发声。 6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着力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继续研究储备新的去库存稳市场政策措施。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下半年工作提出要求: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保障。住房方面,进一步保障住房交付,加快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
但无奈的是,房地产销售仍在下滑,房价仍在下跌。为了阻止市场下滑,显然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措施。
展望2025:继续努力“稳楼市”
进入9月,中国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启动。
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管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吴清出席并讲话。降准、降息、存量房贷利率等政策悉数出台。
两天后,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提出“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这是迄今为止决策者对房地产市场最积极的声明。会议第二天,降准降息全面落实。
会议还提出,商品房建设要严格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与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的说法相比,商品房增量的措辞由“优化”调整为“严格控制”,“严格控制”。增量控制”被置于“优化库存前”。政策方向更加明确,态度更加坚定。
会议还强调,要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现有房贷利率。
9月29日晚,上海、广州、深圳相继宣布放宽此前实施的限购政策; 9月30日晚,北京调整住房限购政策。
10月17日,中央五部门联手,对房地产发起超重磅“组合拳”,目标明确,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
一系列政策组合落地后,市场预期大幅提振,多地楼市出现销售高潮。
住建部网签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住宅交易网签数量同比增长0.9%,为连续15个月下降后首次增长;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成交总额同比增长3.9%,连续八个月环比下降后首次实现增长。
11月,市场热情持续。 11月,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全国30个主要城市新房成交面积1399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2.4%,同比增长20.6%。以成都、武汉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增幅超过50%。
更重要的是,市场对此充满期待。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国家统计局PMI调查显示,11月份房地产业市场预期指数较10月份上升1.1个百分点。一项对房地产市场从业人员的调查显示,11月份,在70个大中城市的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中,受访员工预计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销售价格将上涨的比例未来六个月保持稳定或增长。分别为68.5%和57.1%,表明市场机构预期企稳。
2025年楼市将如何发展?方向已经明确了。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致定调。 2025年,要稳定楼市,继续努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加大力度实施城市更新、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非常规逆周期调节。
由此可见,高层对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的决心和信心。随着现有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增量政策持续跟进,预计2025年房企融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存量收购、储存等方面有望获得更大的金融支持。商品房和闲置土地。
相信2025年,房地产市场将触底复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