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触底到分化,看懂未来三年买房逻辑
2025 年的中国楼市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2024 年政策密集出台后,市场从“量价齐跌”开始逐渐转变为“止跌回稳”。然而,回暖的节奏以及范围都还难以确定。本文将结合最新政策、市场数据以及专家观点,把楼市回暖的真实信号和底层逻辑揭示出来,给购房者提供决策的参考。
一、政策红利释放:2025年“止跌回稳”已成主基调
2024 年四季度开始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这些举措形成了一套“组合拳”,其中包含取消限购政策,降低首付的比例,下调房贷的利率,以及对房企的融资给予支持等。其目标明确,就是要“释放需求”,同时也要“稳定市场信心”。国家发改委把 2025 年确定为“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重要年份。一线城市当中,像深圳和上海已经在政策松绑方面率先获益。在 2025 年 1 月,二手房的成交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激增,超出了 30%。

政策发力点解析:
房企纾困方面:央行通过降低准备金率和降息,还有提供专项借款来支持房企的流动性,从而缓解房企的债务压力。
政策效果开始显现:2025 年 1 月,70 座城中有 24 座城市的新房价格呈环比上涨态势。其中,二线城市的新房价格在 19 个月以来首次停止下跌并开始回升。然而,我们必须要对政策效果的“边际递减”现象保持警惕。未来,像城中村改造以及专项债加速落地这样的增量政策,将会是巩固房地产市场回暖趋势的关键所在。
二、市场分化加剧:核心城市回暖,三四线仍陷调整泥潭
楼市回暖并非普涨,而是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分化格局。
1. 一线与强二线城市:率先反弹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凭借人口流入等因素成为市场风向标。2025 年 1 月,深圳新房成交同比增长 97.3%。在深圳,核心区域如南山、福田的优质资产价格保持坚挺。甚至出现了“日光盘”现象。南京、成都等强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涨幅达到 0.7%,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类城市的供需关系很健康,改善型需求也很旺盛,所以它们成为了本轮回暖的“领头羊”。

2. 三四线城市:以价换量仍是主旋律
三四线城市存在库存高企且人口外流的情况,其房价同比跌幅依然超过 5%,二手房的实际成交价相较于三年前减少了 20%以上。开发商借助“送面积”“包税费”等隐性降价方式来加快去化进程,然而市场的热度难以恢复到巅峰状态。
分化背后的逻辑:
三、数据背后的真相:环比微涨 vs 同比暴击
当前楼市存在的最大矛盾,一方面是短期环比呈现出改善的态势,另一方面是长期同比出现了下跌的情况,二者形成了“数据撕裂”。
1. 环比数据:释放积极信号
2025 年 1 月,70 城的新房价格环比降幅有所缩小,进入到了-1%至 1%的区间范围。二线城市的新房价格,在时隔 19 个月之后,首次出现了上涨的情况,上涨幅度为 12。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环比只是略微上涨了 0.1%,市场的情绪正在逐步地得到修复。
2. 同比数据:调整尚未结束
新房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依然超过 5%。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在 2024 年同期减少了 7.6%。以北京作为例子,一套价值 500 万的房产下跌 1%,就会损失 5 万元,这相当于普通家庭半年的收入。

专家解读:
四、未来三年预测:分化延续,触底反弹需三大条件
楼市全面回暖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政策持续发力,二是经济复苏能够传导至居民收入,三是供求关系实现根本性改善。结合当下的趋势来看,未来或许会出现以下这些场景:
1. 2025年:一线与强二线“稳中有升”
北上广深这些城市,还有南京、成都等城市,由于有政策支持并且人口流入,房价有可能会小幅上涨 3%-5%,然而难以出现暴涨的行情。
2. 2026-2027年:三四线触底,但反弹乏力
库存去化以及政策倾斜的情况下,三四线房价的跌幅已经收窄到 2%以内,然而它却缺乏长期上涨的动力。
3. 长期趋势: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
房地产投资占 GDP 的比重在 2023 年是 6.8%,到 2024 年下降到了 6.3%。科技和消费逐渐接替房地产成为经济的新引擎。房企之间的竞争焦点从“高杠杆”转变为“高品质”,其中得房率和户型设计成为了核心竞争力。
五、购房者行动指南:紧盯三大信号,避免踩坑
1. 信号一:政策是否“加码”
关注降息这一政策,关注税费减免这一政策,关注公积金松绑这一政策等增量政策。如果一线城市进一步放开限购,那么就会释放出明确的回暖信号。
2. 信号二:二手房流动性恢复
当前二手房的议价空间达到了 5.8%。如果核心城市的挂牌量出现下降,并且成交周期有所缩短,那就意味着市场底部已经显现出来了。
3. 信号三:土地市场回暖
房企拿地的积极性有所回升,并且溢价率也在上涨。这反映出了行业信心的恢复。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会领先于房价的反弹,领先的时间大概在 3 到 6 个月之间。
避坑建议:
结语:与其赌涨跌,不如算清“居住账”
楼市回暖不是单纯的价格反弹,而是完成了从“投机驱动”到“居住驱动”的转变。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不要纠结于入市的时机,而是要理性地计算房贷、物业费与家庭收入的匹配程度。只有当房子真正回归到“住好”的本质,市场的健康回暖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
2025年的楼市,正在书写一个新时代的序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