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鸡叫!靴子落地!
昨晚9点,上海市住建委发布消息:
从今天(2016 年 11 月 29 日)开始,居民家庭要是购买首套住房并申请商业贷款,那么首付款的比例不能低于 35%。
本市居民家庭若已拥有 1 套住房,或者在本市无住房但有住房贷款记录,申请商业贷款并购买普通自住房时,首付款比例不低于 50%。
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
楼市大V@财上海 认为:
上海楼市推出新政,将“置换改善人群”予以精确剔除。如果在本市没有房屋,但在全国范围内有贷款记录,那么就会被视为二套房贷。这一政策精准地锁定了改善换房的群体。当下,那些老房已经售出,而新房尚未签订的人群,完全陷入了茫然的境地。因为他们再次购买房屋时,将会按照二套房贷的待遇来执行。
上海楼市新政的重点在两个方面进行了收紧:其一,对贷款规模进行压缩,并且严格审核;其二,减少那些有购房能力的人群,提高首付标准,致使小白领无法承担购房费用。然而,人口依然在上海,购房需求并未减少。
新上海人是新政重点关照的对象。许多新上海人的老家有过房贷记录,这种情况较为普遍,而此次他们被精准地剔除了。首付五成或者七成,这不是一个小的数目。
有过全国房贷记录且已经还清,关于是否属于上海二套房贷呢?我仔细阅读了文件原文的每一个字,依我个人的理解,即便已经还清贷款,仍属于二套房贷。
实话实说,已经网签的购房者要提高警惕。房东有可能会毁约,原因是他或许已经买不起新房了。
三市房贷政策大比拼 上海新政更严厉!
北京 9 月 30 日出台房贷新政。其中规定,在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时,首付款比例需不低于 35%。而购买首套非普通自住房时,首付款比例则不低于 40%,这里的自住型商品住房、两限房等政策性住房除外。拥有 1 套住房的居民家庭,若要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来购买普通自住房,不管此前有无贷款记录,其首付款比例都不低于 50%;而如果是购买非普通自住房,首付款比例则不低于 70%。
- 倘若已经拥有 1 套住房,首付要提高到七成以上。
结果对比出:
首套贷方面,深圳的首付比北京低 5 个百分点。在认房又认贷方面,深圳比北京紧。而上海在这方面是最严的。
在二套贷的情况里,北京和深圳都认房不认贷,不过深圳比北京稍微紧一些,不管是不是普通房,都需要七成首付。上海则是既认房又认贷,比北京紧,与深圳相比有时紧有时松,总体来说比深圳稍微紧一点。
首套房贷和二套房贷综合来看,上海的政策最为严格,深圳次之,北京再次。帝都北京看来又有压力了呢,呵呵。
值得一提的是,昨晚有消息传出。天津的差别化房贷新政已经到来。其中首套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为 30%。
这次调控的严厉程度超出了很多企业的预计。这次宏观调控的力度比以往每一次都要大。这一次的调控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是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以往人们能够预期到在“两会”的时候会有调控,而这次直接到了十九大。
11 月 23 日,融创中国控股的董事长孙宏斌。他在中国民生银行与全联房地产商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不动产金融年会·2016”这个活动上进行了讲话。通过这次讲话,透露了上述信息。
所以,每个地方的政策不一样,执行力度也不一样。
孙宏斌认为:首先,银行的政策愈发收紧,各项政策接连出台,这对他们的影响极为显著。其次,目前大家对开发商的预期尚未改变,买房者的预期到现在也没有变化,不过这种情况是会改变的。再者,投资者无法购买了,因为首付款过高,达到了 70%、80%,那些有买房意愿的人因首付款过高而无法购买。
孙宏斌觉得:许多开发商朋友尚未认识到此次调控的严峻程度。无论怎样重视这次的宏观调控,都不过分。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统计。到 11 月 23 日为止,在已经出台调控政策的 22 个城市里,拿地金额超过百亿的房企一共有 37 家。这些房企合计拿地金额达到 9108 亿,合计建筑面积是 8066.7 万平方米,平均拿地成本为 11290 元/平方米。与 2015 年标杆房企在这 22 个城市的拿地平均成本相比,增加了 42.8%。高价地出现的频次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结论:
本轮调控与以往截然不同。其力度以及所产生的结果,全行业或许都难以准确估计。在这个时候,大家务必重新审视这几个字:必须摒弃幻想,不能有丝毫松动,继续严格把控,端正自身态度。要有责任意识,也要有政治意识。
现在政策的信号十分明显,只要某个领域或事物变得火热,就会对其进行打压使其熄灭,且熄灭的速度很快。这一轮的行情,在全国范围内都已经宣告结束了,不要再去幻想还有哪些地方能够大幅上涨了,还是耐心等待下一轮行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