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易居研究院公布了全国35个主要及中等城市房价与收入比率偏差的排名榜单,并指出2015年这35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平均水平为8.7,当前这些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与合理水平的偏差已达到12%。值得注意的是,区域间的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以深圳为例,其房价与收入的比例已严重偏离合理范围,高达111%。相较之下,沈阳的房价与收入比例偏离合理值仅有-14%。这一现象导致房价已跌至“跌无可跌”的极端低位。另外,由于房价连续几个月的上涨,许多地区的房价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幅度出现了反常的“倒挂”现象。
据了解,房价收入比这一指标,系指住宅总价与居民年度收入之间的比率,它主要被用来评估住宅价格是否在居民收入可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同时直观地展示了住宅价格与众多居民自住需求之间的契合度。
报告揭示,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国内商品住宅的房价与收入比达到了7.2,特别地,在35个主要城市中,这一比例上升至8.7,与合理水平的差距达到了12%。
总体而言,我国的房价与收入之比尚在合理区间,略高于平均水平;然而,若细致分析各个城市,区域间的差异正日益扩大。易居研究院的研究员曹倪娜如此指出。
曹倪娜指出,2015年,中央至地方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楼市利好政策,这些政策有效地缓解了多年来积累的楼市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同时,2015年上半年,股市中的避险资金大量流入楼市。这一现象导致以深圳、上海、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其楼市成交量显著上升,进而推动了房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增长态势。在此情况下,收入水平的轻微增长远远跟不上房价的快速攀升,这同样是这些城市偏离合理价值区间的主要因素。
实际上,面对连续几个月房价的持续攀升,不仅深圳,许多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出现了相反的现象。以上海为例,2015年,上海城镇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52962元,增长了8.4%,然而同期新建住房的价格却同比上涨了18.2%。
曹倪娜对此指出,35个大中型城市的房价与收入比例的偏离程度在区域间呈现出加剧的分化趋势。那些房价收入比偏离度为负的城市,例如银川、沈阳和哈尔滨,基本上可以断定不存在房价泡沫现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反弹潜力,因为大量的库存和高位的房价,以及低迷的市场氛围,都使得短期内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变得十分困难。其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房价收入比偏差较大的城市,比如深圳、上海、厦门,这些地方由于住房消费需求坚挺以及投资投机需求的推动,房价收入比的偏差或许会进一步加大或保持不变。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短时间内房价的急剧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未来继续上涨的潜力,同时也伴随着调整的可能性。
一季度深圳房价同比大涨8成
一季度,深圳的房价持续攀升,达到了每平方米48089元,较去年四季度上涨了18.4%,同比涨幅更是高达79.3%。与此同时,成交量环比下降了14.5%,降至158.46万平方米。在二手房市场上,成交量与价格均呈现上涨态势,成交套数超过4万套,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业界人士分析指出,在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住宅成交量虽然有所缩减,但房价的涨幅将会明显下降。
首季房价4.8万元/平
深圳房地产市场在第一季度圆满落幕,3月份的成交均价达到了每平方米49989元,这一数字刷新了历史记录。具体来看,全市住宅新房的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48089元,较上个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8.4%和79.3%。
成交数据不尽如人意,环比下降了14.5%,降至158.46万平方米。开发商推盘速度明显减慢,全市住宅预售面积仅为109.62万平方米,较去年四季度环比下降53.2%,但同比却大幅增长了76.8%,这一变化主要归因于去年同期新增供应量较低。
福田与南山两区的住宅价格大体维持在每平方米七万元左右,而轨道8号线的建设使得原本较为冷门的盐田区受到了更多关注,吸引了不少购房者前往该区购房,导致该片区房价自去年起迅速攀升,目前价格已升至每平方米42825元,与罗湖区的价格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深圳二线关的全面拆除工程启动,轨道交通建设亦同步进行,此举不仅消除了中心区与外围区域之间的地理隔阂,更带来了房价的显著变化。与此同时,宝安区和龙岗区的住宅新房价格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宝安区增速高达12.4%,龙岗区更是达到了23.9%,两区的住宅新房价格分别攀升至每平方米41975元和38288元。
二手房季度成交首破4万套
2013年“国五条”新规出台前,二手房市场抢过户的现象记忆犹新,而到了2016年,这一现象再次重演,且程度更甚。由于评估价上调的预期以及“深六条”政策的实施,3月份,二手住宅市场出现了抢购和过户的热潮,成交面积达到了159.99万平方米,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2013年同期,还创下了单月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受到这一因素的作用,2016年的第一季度,成交数量超过了四万套,刷新了过往的最高记录。
根据Q房网和安居客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深圳市的二手房交易量达到了42361套,这一数字较上季度增长了45.97%,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激增了103.27%。同时,成交面积也达到了349.75万平方米,环比增长了48.61%,同比大幅上升了96.74%。
在各个行政区的具体分析中,2016年第一季度,特区外的龙岗区和宝安区在成交量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分别成交了10668套和9154套,位居成交量的前两位;盐田区的成交量为1139套,依旧是最少的。其他区域的排名依次为:福田区成交7449套,罗湖区成交7039套,南山区成交6912套。面对全市成交量的大幅上升,各大区域的季度成交量均实现了环比的止跌回升。
依据Q房网深圳的交易数据,2016年第一季度,深圳市的二手房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47876元,较上季度增长了11.62%,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升了63.75%。二手房的平均价格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最近两个季度,其涨幅都维持在11%左右。
房价涨幅将显著回落
深圳房价的迅猛上涨催生了多项调控措施的颁布,诸如禁止首付贷款和众筹购房、实施“深六条”规定以及提高评估价格等措施。“深六条”中对于非本地户籍人口购房门槛的提高以及第二套住房首付比例提升至40%,这些措施旨在降低杠杆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部分购房需求的释放,并有助于降低市场过高的预期。
在4月的首个星期,根据58同城、Q房网以及赶集网的报价系统所反映的情况,后海、蛇口、龙华、布吉等近十个区域的价格均有2%至5%的下降;而在一手楼市场,上周推出的5个楼盘中,多数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有4个项目的销售率未达到七成,更有两个项目的销售率不足五成。
去年深圳的房价大幅攀升,涨幅接近四成,某些区域更是翻了一番,市场显然需要自我调整。戴德梁行华南及华西区研究部董事张晓端指出,目前形势下,受政策影响,购房者的观望情绪日益浓厚,这主要表现在新房的认筹数量减少、二手房的挂牌数量增多且价格趋于合理、部分投资需求开始退出市场等方面。随着政策走向的清晰,开发商将逐步调整其推盘的步伐,然而在确定价格方面预计会更为慎重。尽管增量供应有望激发部分购房者的购买欲望,但整体住宅市场的交易量预计将出现缩减;随着中心城区以及周边地区高价项目的陆续推出,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房价的上涨幅度预计将大幅下降。
宋丁,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的主任,指出深圳的房价在近期内出现了显著的攀升。预计到4月份,深圳的房地产市场可能会稍微降温,价格方面或许也会进行一定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