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上海房地产市场显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新房与二手房市场的发展轨迹截然不同,而中心城区与偏远郊区的项目热度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冰火两重天”现象。
**二手房市场:成交回落,价格趋稳**
近期,上海二手房市场交易热度呈现减弱趋势。在5月的第三周(即5月19日至25日),网签数量共计5385套,平均每日成交量为769套,较前一周有所减少。在此期间,浦东(拥有3.4万套房源)和闵行(拥有1.4万套房源)成为主要的挂牌区域。在价格层面,二手住宅的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63366元,较上一次统计略有下降0.15%。整体来看,市场已步入调整阶段,买卖双方的竞争愈发激烈。尽管短期内的需求释放速度有所减缓,专家们仍预测,政策调整以及新房市场的相互作用将继续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产生显著影响。
**新房市场:量价齐跌但高端项目“一枝独秀”**

尽管新房市场在成交量与价格上均出现下滑(周成交面积达16.09万平方米,较前一周下降12.46%;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91671元,较前一周下降10.5%),但核心区域的高端项目却展现出不俗的表现。以黄浦豫园的上海壹号院为例,其开盘均价为每平方米18.48万元,实现了“日光”销售;浦东翡雲悦府等高价项目也全部售罄。相较之下,那些位于远郊的项目,例如招商时代潮派等,由于认购量不足,不得不采取非摇号的方式进行销售,这一现象更加突显了市场在“核心区域热门、边缘区域冷清”的结构性差异。
**未来趋势:分化深化,核心资产价值凸显**
行业专家表示,随着销售淡季的临近,市场可能会出现更明显的分化现象。在核心区域,由于其稀缺性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将继续吸引那些拥有较高财富水平的消费者,从而保持房价的稳定;然而,对于远郊和配套设施不足的区域,可能将面临持续的消化库存的挑战。除此之外,土地交易市场的热度正逐渐传递至房地产市场(例如北蔡地块的楼板价已突破7万元每平方米),再加上政策的持续优化,预计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金字塔”式的格局,核心区域资产的价值与边缘区域的价差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上海房地产市场正处于结构性的调整阶段,购房者在选择时需更加理性地对待不同区域和产品之间的差异,而核心区域的优质资产依然被视为抵御市场周期波动的重要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