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联合发布行动方案,推进金融中心建设

2025-07-06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次数:163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6月18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的开幕式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宣布,在论坛期间,该局将与上海市政府携手公布《关于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并实施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当天午后,新政策迅速实施。金融监管机构与上海市政府携手发布《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该方案简称《行动方案》),针对金融机构的聚集、深化“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拓宽制度型开放领域、增强监管效能、健全政策体系等五大领域,提出了27项具体措施。

上海作为我国金融领域高水平开放的标杆,始终位于金融改革创新的先锋地位。近期,上海通过不断深化制度性开放、降低金融市场进入壁垒、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措施,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实现了新的成就和突破。《行动方案》的正式推出与实施,必将有效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助力金融领域的高水平开放,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接下来,我们将与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紧密协作,逐步推进金融领域的深度开放。上海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周小全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们将把制度化的开放作为核心任务,致力于在浦东新区引领区、自贸区以及临港新片区构建更多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吻合的金融交易体系与监管措施。为了更广泛地深化双向开放成果,增强金融对“走出去”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能力。同时,还需主动投身于国际金融监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开放与安全的更好协调。

推动银行总行通过专设机构、对在沪机构授权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上海在全球金融要素市场的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此类市场最为完善的城市之一。这里汇集了包括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在内的各类金融要素市场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共计15家。在这些市场中,股票的总市值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规模均位列全球前茅。

国际金融机构与外国资本金融机构正迅速汇聚。截至目前,各类持有牌照的金融机构数量已增至1782家,其中外国资本金融机构所占比例大约为三分之一。在上海设立总部的外资法人银行占据了内地银行总数的一半份额,同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也分别占据了内地同类型公司总数的一半左右。在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中,全部已在上海展开业务。此外,外资机构在我国设立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其资产管理规模在全国范围内所占比例接近30%。

为促进金融机构的集中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能力,《行动方案》建议,商业银行总行应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授权沪上分支机构等途径,增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同时,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在该中心的建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此外,该方案还强调,应优先在上海实施重点对外开放项目,提升沪上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并引导它们加强协作与配合。

支持上海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推动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使命之一是增强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推动经济的持续高水平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相关部门正加速推进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同时,在金融转型方面,他们正强化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并开展中小企业的环境信息试点披露。此外,他们还在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运用上进行了扩容试点,从原本的绿色领域拓展至转型领域。2024年9月,上海金融监管局对临港新片区试点非居民并购贷款的相关比例、期限以及控制权等方面实施了严格的优化措施,此举旨在充分满足“走出去”与“引进来”企业对于融资的迫切需求。目前,该局已成功推动首个项目的落地实施。

《行动方案》针对“五篇大文章”的实施,进一步细化了众多具体任务。在科技金融领域,要求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有效管理实质风险的基础上,助力上海积极研究并实践符合科技企业特性的金融服务模式,从而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在绿色金融领域,我们致力于协助上海建设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中心节点,同时激励本市金融机构助力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构建,并确保碳金融业务的稳步推进与有序展开,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以及数字金融的全面发展。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_金融高水平开放举措_上海房产新政最新

扩大制度型开放 提升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水平

国际金融中心的力量要求拥有更为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借助“沪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跨境互联互通渠道,不断增强了外资的参与热情。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100家境外机构参与到银行间债券市场中,所持有的债券总价值接近4.5万亿元。

《行动方案》致力于推动制度型开放的扩大,为此制定了多项具体措施,其目的是显著提高上海金融领域的国际化程度。方案中强调,需参照国际先进经贸准则,积极探索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同时,不断改善跨境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运营能力,积极推动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以及航运保险业务的发展,并研究创新离岸金融模式,鼓励机构深度参与金融市场建设。

数据显示,去年成立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至4月底,该平台已有99家机构完成注册,累计交易保费接近16亿元;登记业务量超过400万笔,保费总额超过1200亿元。

金融监管总局及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强调,必须深化并推动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的协同发展。《金融时报》记者观察到,在6月18日,沪港两地联合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签署了《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这一方案对沪港合作的详细路径进行了进一步阐述:首先,提出了加强互联互通的新举措;其次,强调了对外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支持力度;最后,旨在促进标准统一和金融领域的创新。

推动建立完善上海市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机制

在推进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协调开放与安全的关系,坚决维护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需提升监管效能,实现金融发展与安全的协调。需引导上海金融机构增强风险预判和管控能力,以保障其稳健运作。同时,秉持开放而谨慎的监管原则,鼓励在服务实体经济及对外开放等关键领域开展金融创新试点,并探索实施责任豁免机制。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合作,共同构建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促进上海市金融风险防控与处理的机制建设,确保在开放环境中金融安全的底线不被突破。

深化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助力上海金融监管局优化上海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的建设,适时在上海设立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分中心,推动上海构建新型的资产管理工作平台,促进上海引进及培育高素质金融人才……《行动方案》亦具体列出了众多任务,旨在补充完善政策体系,提升金融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

打赏
凡注明"来源:来安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佚名】
0相关评论

新闻排行

热点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