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价大幅下跌,跌幅高达四成,导致上海中产阶级的首付款直接化为乌有;2025年,这一轮房价下跌已将市场拉回到2016年的水平,彻底打破了一线城市房价只涨不跌的传说。
政策、泡沫、人口三把刀砍下来,高位接盘的中产哭晕在厕所。
看看那些数据就够扎心。
深圳八卦岭的宿舍价格暴跌至原价的70%,而上海仁恒东郊花园更是从10万元直线降至6万元,曾经炙手可热的学区房如今却比大白菜还要便宜。
专家嘴里“核心地段抗跌”的鬼话根本经不起现实毒打。
尤其令人惊讶的是,二手房价格跌落至极低水平,而土地拍卖市场却掀起了一股打造地王的热潮,这种市场表现与2016年房价暴涨前夕的情形如出一辙。
中介朋友圈倒是热闹得很。
链家一天两万人看房创三年新高,但成交价照样往下砸。
看房的比买房的还急,大家举着手机到处比价,越看越不敢下手。
市场早已演变为买方的竞技场,买家们直接从挂牌价开始,以七折作为砍价的起点,如果房主不愿意大幅度降价,甚至都没有继续谈判的可能。
那些被套牢的中产最惨。
工资不见涨月供不能停,首付款跌没了还得继续还贷。
此人曾以四百万的价格购得房产,如今其价值已降至两百多万,其纸上财富的缩水速度甚至超过了P2P平台爆雷的迅速。

昔日盲目跟风放大债务的人如今懊悔不已,若早些选择将资金存入银行定期存款,那也比成为接盘侠要明智得多。
人口负增长才是致命伤。
北上广深去年开始常住人口集体下滑,打工人被高房租逼回老家。
即便位于最繁华地段,无人问津的房产也不过是钢筋与水泥的堆砌,若连出租都难以实现,保值更是无从谈起。
那些炒房客挂在网上的“稀缺房源”,降价三十轮照样无人问津。
现在最怕的是重演2016年套路。
土拍火热催生新地王,二手房东开始做回暖梦。
可看看遍地法拍房和中介关店潮,哪来的上涨底气?
政策工具箱快掏空了也没见水花,老百姓六个钱包早被掏空。
这轮回血怕是难了。
房产证从财富象征变成负债证明。
中产三十年奋斗成果,被楼市一个浪头拍回解放前。
击鼓传花传到最后一棒,硬资产变成硬骨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