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房地产领域与十载之前相较,差异极为显著。王健林昔时论断,诸如别墅、排屋之类的房产将不再升值,而公寓房则因城市化进程及人口增长会持续涨价,如今看来颇有几分真知灼见。2025年房价动向异常错综,无论是购房群体抑或市场研究者,均需对当前市场形成全新认知。
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信息表明,二零二五年上半年的统计周期里,全国范围内七十座主要城市的新建住宅均价相较前一年有所下降,降幅达到百分之二点八,而二手房的降价幅度更为显著,减少了百分之四点三。然而,这种变化并非整齐划一,一线城市中心地带的房产价格反而上涨了百分之零点六,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房价也提升了百分之零点二,但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普遍下滑了百分之五点七,部分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区域跌幅甚至超过了百分之十二。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通报指出,全国 333 座城市中,仅有 20.4% 的城市房价上涨,29.1% 的城市房价保持稳定,超过半数的城市房价呈现下跌趋势。房价上涨的城市多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持续流入的地区,由此造成了一种“强者愈强”的现象,优势地区持续发展,劣势地区则不断衰落。
这种情况正是王健林所言,并非所有房产都会升值,地段优越、品质上乘的房产更为抢手,而偏远地区、品质普通的房产则越来越不好销售,这也表明房地产市场已从过去的“随便盖就能卖”转变为如今的“精挑细选”。
审视一下销售状况,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出现下滑,降幅分别为8.3%和10.6%。尽管整体呈现收缩态势,但市场格局正在发生不为人知的转变。房地产专家宋志平指出,当前市场已从普遍上涨转为分化状态,未来房价走势并非简单的上升或下降,而是进入重新衡量价值的阶段。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几个关键因素,第一,当前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66.2%,根据国际上的普遍情况,房地产市场在这个阶段会从迅猛增长转为稳定状态,第二,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了,2024年新生儿数量仅为954万,人口自然增加率已经转为负值,因此对房屋的需求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旺盛了。房地产商的投资额正在削减,2025年第一季度,房屋建设投资额、新增建设面积以及土地购买面积均出现下滑,市场可供选择的产品数量有所减少。
根据地域分析,人口密集区域房价表现更为平稳,有时甚至上涨,而人口稀疏地区则持续下跌。2024年共有27座城市人口增长超过五十万,这些城市的房价维持稳定状态。例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四个一线城市,在一季度期间新建商品房与存量房价格均有所提升,杭州、成都等二线城市同样呈现积极态势。但东北及中西部一些地级市情况不佳,新建住宅价格普遍降低了六成之二,二手住宅价格则普遍降低了七成之八,部分以资源为支柱的城市跌幅更为显著。
不同地域的房子也存在差异。豪华公寓、整装房屋以及具备高科技配置的房产价格提升了百分之一点三,而一般住宅的价格则降低了三点一。在同一个城市中,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房产和靠近地铁线路的房产更为抢手,核心区域的二手房销售情况要优于郊外的新建房屋。
政策同样作用于市场。2025年伊始公布的“房地产新政20条”,下调了购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一线及部分热门二线城市反响显著,相关交易量大幅提升。然而,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反应相对平淡,成交量仅略有回升,增幅为4.3%。这一现象反映出当前政策调控更为审慎,不再采取“一刀切”模式,而是针对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实施差异化调整。
普通消费者置产时,心态更为审慎,不再盲目跟风。地段的价值,远超于标价高低,核心区域的优质地段房产,增值潜力更佳。建筑品质与周边设施,同样不容忽视,具备优质装修与智能系统的住宅,更具吸引力。购置房产的目的,需明确区分,若以居住为主,则便利舒适是首要考量,若着眼于投资,则人口增长与产业布局更为重要。
2025年房地产市场的动向已相当清晰,不同区域的价格差距将愈发显著。优质地段和品质房产的价格会持续上涨,而普通区域和低劣房屋的价值可能持续下滑。潜在买家需要适应这种格局,才能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你所在城市的房价近期有何波动?期待听到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