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上海地段在置产时,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出行条件差、发展蓝图跟不上或历史遗留情况,或许会出现增值空间有限、生活感受不好或投资风险偏大的状况。接下来要说明的是几类需要慎重评估的地段,以及相关的实例。
一、远郊“孤岛型”板块
这些地方离市区太远,没有地铁经过,而且当地行业和商业服务跟不上,很容易变成只有价格没有销路的局面:
金山新城:地处市中心的五十公里之外,主要依靠金山铁路出行,单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当地的经济活动以化工行业为主,居住环境相对不够理想,房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明显上涨。
崇明岛绝大部分区域,不包括东滩指定的规划部分,过江主要依靠轮渡或者长江大桥,当地的生活服务设施多为乡镇级别,如果不是为了养老或者生态考察,不建议前往。
奉贤海湾地区,例如碧海金沙附近,主要突出海滨风光特色,然而就业岗位稀少,冬季居民很少,二手房交易很不活跃。
二、中心城区“老破小”密集区
部分内环地段由于房屋建设年代久远,或者不具备被拆除的条件,又或者受到教育区域划分调整的影响,有可能面临价格被大幅推高的情况。
虹口区四川北路附近,有很多年代早的旧式住宅,房间布局不合理,例如存在不透光的房间、没有电梯的情况,有些小区申请贷款很困难,主要依靠学校带来的额外价值,比如虹口四中心,不过这种做法存在政策上的不确定性。
杨浦区控江路这一带,城市景观显得比较老旧,有些过去的居民楼没有物业进行管理,停车变得十分不便,由于年轻人不断搬离,新住户难以找到,市场购买力因此受到限制。
黄浦区老西门附近,石库门区域具有历史意义,不过居住体验欠佳,搬迁可能已经影响了房价水平。
三、规划长期未落地的“概念区”
部分新城或新区因规划延迟或产业导入失败,配套多年未兑现:

浦东临港新城这边,虽然享有自贸区带来的诸多便利,不过它与人民广场相距甚远,超过了七十公里的路程,现阶段居民迁入的数量还比较少,商业配套和医疗设施都相当匮乏,二手房的上市时间普遍拖得很长。
嘉定北属于城北大型居住区,目前规划的14号线西段尚未动工,该区域聚集了众多大型动迁安置房,这些房屋的建筑质量参差不齐,整体房价的上涨幅度落后于市场平均水平。
青浦重固这个地方,曾经大肆宣传“长三角一体化”的利好消息,然而实际上的发展进度却相当迟缓,就连一家大型超市都无法正常经营下去。
四、硬伤明显的特殊区域
高压线经过,墓地邻近,高架围绕的社区:比如宝山顾村靠近殡仪馆的住宅区,又或者虹桥机场航线下的闵行华漕地段,声音干扰和地理方位的制约非常显著。
普陀桃浦智创城目前正处于转变阶段,不过其中一些区域依然受到过去土壤污染问题的困扰;松江车墩附近,生产设施与居民生活空间相互交织,空气环境质量有待考察。
商业与居住功能结合的搁浅风险案例:例如某些郊区的“产业与城市一体化”计划(比如奉贤肖塘),由于建设方财务出现问题,相关设施建设陷入停滞。
避雷建议
1. 通勤实测:早高峰试乘地铁或驾车,感受实际通勤时间。
核实规划底图:借助上海市规划土地管理局网站,查验详细规划内容,切勿轻信销售方面所述信息。
3. 夜间踩点:观察入住率、灯光率,警惕“鬼城”板块。
房屋年龄达到二十年以上时,申请贷款可能会遇到成数减少的情况,或者直接被拒绝放款。
上海房产市场出现明显分层现象,应当优先将目光投向内中环地带的成熟生活片区,例如长风和大宁,或者选择近郊区域中规划较为完善的地段,比如大虹桥周边的影响范围。如果资金状况比较紧张,可以留意外环附近配备地铁交通的房产,比如9号线沿线的九亭以及15号线顾村公园附近,这样可以在成本和房产的流通性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