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 税务专业
备考信息帖干货!
学姐/学长信息 /Profile/
三金学长
[id_1983526022]
初试380+,复试110
助你2022考研一战成硕!
很高兴能为大家指点迷津,
告别择校、复习迷茫期!
[id_327546032]
2022一战到底!
01
院校概况
院校介绍
上海财经大学,我国顶尖的财经类高等学府,享有财经界“金字招牌”的美誉,位列上海四大名校之列,位于繁华的上海,是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
专业概况
金融会计是我们的核心专业,该领域颇受欢迎;税务专业则是次热门,因此竞争相对缓和,性价比极高。特别是对女性学生而言,凭借就业机会和CPA证书,她们的选择范围同样宽广。在我们那一届毕业生中,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四大审计、四大税务、房地产税务部门、华为、外企以及快消品税务部门等,最终100%都找到了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上海财经大学税务专业硕士学位的全日制项目仅设有一个研究方向,即税收政策研究和管理工作;该专业的代码是(025300)(专业学位)税务;学习期限为两年;每年的学费为3万元,住宿费用在800至1200元之间,国家每年还会发放9800元的奖学金。此外,上财的硕士研究生都要求实习,上海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岗位,而且学校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凑,或集中在晚上,旨在方便学生外出实习。实习期间的日薪大约在120至150元,部分公司还提供餐食。因此,我在读研究生期间的生活费用并未向家人索要,作为学生,生活无忧,只要自己不懒惰。
信息链接
学校官网:
研招网信息:
02
报录比等
2016年,我们团队共有45名成员,其中32人选择了考研,预计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在110至120人之间;我查阅了研招网的数据,发现2022年的录取人数为38人。
2021年度报名者共计352名,实际参考人数为329人,复试所设分数线为374分,最终统考录取的共有66人,而推荐免试录取的有19人,总计录取人数达到了85人。
2020年度,共有383名考生报名,经过实际考试,参与人数降至357人。该年度的复试分数线设定为384分。在统考环节,共录取了48名学生,而通过推荐免试的方式,又有24人获得了录取资格。最终,总计录取人数达到了72人。
2019年,共有324人报名参加考试,实际参考人数为309人,复试的分数线定在370分,通过统考录取了45人,另外通过推荐免试的方式录入了22人,总计录取了67人。
2018年共有280人报名,其中实际参加考试的有261人,复试的分数线定在380分,最终统考录取了43人,而通过推荐免试的方式录入了17人,总计录取了60人。
03
考试科目及试卷结构
初试科目
a. (代码、名称)
科目一:(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204)英语(二)
科目三:(396)经济类综合能力
科目四:(433)税务专业基础
b. 专业课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本课程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材料包括试题、答题卡以及答题纸。考生需将选择题和判断题的答案准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而其他题目的答案则需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书写。同时,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严禁携带具备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3)试卷结构
税收学原理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大约是三成;中国税制实务的考核比重则接近四成;国际税收理论与实务的比重大约为一成五;而中国税收征管制度的考核比重同样为一成五。
考试形式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题、简短回答题、计算与分析题以及论述题。
复试科目
在英语面试中选取题目进行回答时,我已经记住了数十个模板,大致上能够运用这些模板来给出答案,这样的回答方式缺乏互动性,因此准备起来相对较为简便。
在专业课程中,我们同样是通过抽签来回答问题,不幸的是,我抽中了关于税收信息化影响的议题。为此,我必须提前研读导师的论文。所提问题普遍较为热门,只要准备充分,相对而言,回答起来就会容易一些。
总成绩计算方法
英语口语测试(计50分),主要目的是评估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而在综合能力面试(计200分)环节,则着重考查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实际应用技能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并未设定特定的参考书目。
(2)分数计算
复试成绩的评定方式为:英语口语测试得分与综合能力面试得分相加,总分合计达到250分。
分。
综合成绩的核算方式是:将初试得分除以五,再乘以百分之七十;同时,将复试得分除以二点五,然后乘以百分之三十。
官方参考书目
(1)税收学原理
a.
税收的诞生与演变历程,国家、财政体系的形成与税收的紧密联系,中国税收的起源与成长轨迹,以及西方税收的起源与演变,再到21世纪全球税制改革的动向。
b.
探讨税收的内涵及其合理性;阐释税收的定义;分析税收的合理性;揭示税收的形态属性及其内在特质。
一般性税收与特定税收相区分,如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等;税收类型可进一步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税收的征收主体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税收的征收方式则包括比例税、累进税和累退税等。
c.
亚当斯密与瓦格纳提出的税收原则,包括税收的效率原则,该原则又细分为中性原则和矫正原则。
那么,我们讨论的是税收的公正性原则,即量益原则和量能原则,以及税制改革所追求的最终目的,还有指导税制改革的基本准则。
d.
税收的承担及其转移和最终去向;对税负的定义、种类以及评估标准;以及影响税收承担的各种因素。
探讨税收负担转移及其最终去向的定义与手段,进行税收负担转移及归宿的局部均衡性研究,确立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体系,以及寻求解决宏观税收负担问题的途径。
e.
税收的影响;对税收影响的理解及其种类;税收产生的收入影响与替代影响;税收在宏观层面(总量)及微观层面(结构)的作用;税收在短期内及长期内的效应。
f.
税收体系构成;税收体系的基本定义、种类及其特性;影响税收体系形成的要素;对比分析我国及全球各国的税收体系;关于重复征税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探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税收关联;阐述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的基本准则;回顾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税收收入分配上的历史与现实;分析税收立法与管理权限的划分;研究税收管理机构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走向;以及地方税收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h.
税收法治的重要性;其概念及其深远影响;构建税收法治的要素;全球税收法治的发展历程;我国税收法治建设的成就与未来趋势。
(2)中国税制实务
a.
税收构成要素与税种划分;应税主体;代扣代缴责任人;课税客体及其类别;税率定义。
税收类别及其内涵;缴税期限与种类;缴税的相关事宜;缴税场所及其重要性;税收减免(税收支出)的特点及其主要形式;我国税收体系结构及各类税种划分。
b.
货物与劳务税的税基理论及制度规范,阐述了货物与劳务税的基本特性,对其分类进行了明确,并论证了其合理性与合法性。
增值税的基本理论和制度内容,消费税的基本理论和制度内容,关税的基本理论和制度内容,车辆购置税的基本理论和制度内容,资源税的基本理论和制度内容,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基本理论和制度内容,以及印花税的基本理论和制度内容。
土地增值税的核心理论及其制度规范;契税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制度安排;环境保护税的基本理念和制度设定。
基本理论与制度规定;我国货物与劳务税制度的问题及其改革
c.
探讨所得税的基础理论及其相关制度规范,分析所得税的本质、种类及其合理性,研究我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理论框架及制度安排,以及这两个税种制度的改革与优化进程。
d.
财产税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规定需探讨;财产税的属性、种类及其合理性亦应分析;房产税的理论基础和制度规范亦不容忽视;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理论框架和制度设计亦需研究;耕地占用税的理论依据和制度安排亦应详述;车船税的理论基础和制度规定亦需探讨;船舶吨税的理论和制度规定亦应分析;我国财产税制度的改革与优化亦应关注。
(3)中国税收征管制度
a.
税收征管的基本理论;对税收征管内涵、目标及基本准则的阐述;税收征管体系的基本特征;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进程。
b.
税收征收管理机制;税务注册登记体系及其变革;纳税申报流程及其改进;税收征缴规则及其变革;税务审计检查体系及其改进;税收风险防范措施及其变革;税务处罚措施及其调整。
改革;税收刑事制度及其改革;税务争议处理制度及其改革;
c.
探讨税收服务;研究纳税人权益保障的理论及实践;分析税收服务机构的构建;阐述税收服务的主要内容与形式;评估税收服务的成效。
d.
税收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大数据在税收管理领域的运用,以及互联网与税收管理的结合;税收透明度的提升。
数字经济和数字税收管理
(4)
国际税收领域涉及理论和实际操作;税收管辖权的判定标准;国际税收协议的内容;以及居民身份的认定规范。
对非居民各类收入的税收分配原则;防止重复征税的应对策略;以及外国税收的抵扣机制。
探讨国际逃税问题及相应的防范策略;分析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动计划(BEPS)的具体内容及其演变趋势;研究国际税收领域的竞争态势与协调机制;以及国际税收征管中的互助与协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