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了一系列关于房地产调控的“重磅”决策,涉及从制度层面的重构,到对现有存量的全面梳理,再到激发市场需求的措施。这些政策目标清晰,一方面旨在稳定当前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则致力于为房地产的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图源于网络
这场关乎14亿人"住有所居"的深度改革,正在开启新篇章。
楼市进入"深度调整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至2025年4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价格环比呈现稳定或略有下降的趋势,而二手房价格的降幅则进一步扩大,达到了0.4%。
全国房地产领域的投资额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0.3%,而房地产企业的销售额与上个月相比也下降了10.4%,整体市场呈现出价格与成交量同时下滑的格局。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却显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深圳前海新开发的楼盘一经推出便迅速售罄,而上海核心区域的改善型楼盘在一个月内成交量超过五十万平方米,市场呈现出一种“大相径庭”的奇特现象。
这种现象的背后,揭示了房地产行业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冲突:传统的模式,即依赖高杠杆、高周转和预售制度,已经难以持续,而新兴的模式,如现房销售、存量资产的更新以及品质的提升,尚未完全形成。
住建部专家指出,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节点,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全局性的风险产生。

新政“三箭齐发”第一箭: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秉持“稳健推进、循序渐进、先建立后打破”的原则,构建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根本性制度。
图源于网络
第二箭:推进"好房子"建设
政策优势显著:将优质住宅纳入城市改造体系,并规定所有新建住宅必须全面符合“五好”标准。
第三箭:摸底存量激活需求
重要措施包括:对全国范围内已供应的土地及正在建设中的项目进行彻底排查,并设立“红黄绿”三色预警体系。
未来三年,对于“趋势预判”的分析如下:首先,在价格走势方面,主要城市的房价将呈现温和上升的趋势,而非主要区域的房价则可能持续走低;其次,产品革命方面,三大趋势将重新塑造整个行业的版图;最后,在政策深化层面,房地产税的推行与城市更新的协调将成为关键。
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利好政策如春风拂过房地产市场,一个崭新的时代正悄然降临:房地产行业不再单纯追求规模的粗放式扩张,而是逐步转向注重品质的精细化运营。
对大众来说,这代表着市场更加透明、产品供应更加优良、资产预期更加稳固。无论是为了自住还是投资,都必须紧密跟随政策方向、准确把握市场动向,才能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抢占先机。本质上,房屋的功能始终如一——它既是抵御风雨的庇护所,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