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价五强十年巨变:从“北上杭”到“深京沪”
10 年前,全国房价存在“铁三角”,分别是上海、北京和杭州。2010 年的时候,杭州的均价曾经一度突破 2.2 万元每平方米,并且超过了深圳,与上海和北京处于同等地位。然而,在此之后,剧情发生了反转。
2015 年深圳房价有大幅上涨,涨幅达到 66%。在此之后,深圳以 5.3 万元/㎡的价格超越了北京和上海,在全国房价排名中位居第一。从十年的时间跨度来看,深圳房价的涨幅高达 334%。
北京稳居头部且从 2010 年开始价格变化,其价格从 2.2 万元/㎡涨至 6.3 万元/㎡;上海也稳居头部,其价格从 1.4 万元/㎡升至 5.3 万元/㎡,并且两者涨幅均超过 3 倍。
杭州的地位有所下降。因为楼市出现泡沫并破裂,杭州的房价从 2010 年达到的最高水平大幅下跌,到 2015 年降到了 1.6 万元/㎡,从此完全退出了房价排名的前五强。
二、黑马与陨落:厦门崛起,温州“消失”
厦门的旅游地产撑起了房价。在过去的十年里,房价涨幅达到了 293%。从最初的 1.2 万元/㎡一路飙升至 4.8 万元/㎡。并且,厦门成为了唯一跻身五强的二线城市。
温州的房价曾在 2010 年达到 3.3 万元/㎡,在全国居于首位。然而,之后房价暴跌了 50%。到了 2024 年,房价仍不足 2.1 万元/㎡,彻底从全国房价前十的位置跌了出去。

三、五强背后的逻辑:经济、政策与人口
深圳呈现科技与资本双驱动的态势。华为和腾讯等巨头在此聚集,宽松信贷的叠加效应,吸引了全国的资金纷纷涌入楼市。
京沪存在资源虹吸效应,教育资源集中,医疗资源集中,就业资源集中,刚需对房价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房价在长期内能够抗跌。
厦门存在稀缺性与投机并存的情况。海岛旅游地产较为稀缺,然而泡沫风险也在隐隐浮现,部分区域的房价已经将未来的价值提前消耗掉了。
四、未来趋势:分化加剧,核心城市仍坚挺
一线城市具有抗跌性。政策起到了托底的作用,并且人口持续流入。预计在 5 年之内会企稳,其核心地段的房价跌幅小于 5%。
三四线城市持续承受压力:人口向外流出,库存处于高位,部分城市的房价有可能退回到 2016 年的水平。
投资要谨慎。房产税的试点在不断扩大,保障房也在分流需求,这使得房产逐渐回归到其居住的属性。

五、博主观点:买房看“三力”,警惕伪核心
经济力:选择GDP增速稳、产业多元的城市(如深圳、成都)。
人口力:人口净流入地区才有长期支撑(如长三角、珠三角)。
政策力:避开高库存、依赖“画饼规划”的郊区。
三亚等旅游城市存在房价虚高的情况,并且缺乏产业支撑,所以其风险要大于机会,需要警惕这种伪核心现象。
十年间房价发生了变迁,它既是城市竞争力的一种体现,也是普通人财富状况的一个标志。未来的楼市不会再有普遍上涨的神话,只有紧紧跟随趋势,才能够避免成为被泡沫套牢的人。#全国房价五强城市十年来有何变化##头条热榜#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安居客、房天下等公开数据整理。
(关注我,看懂经济真相,不做韭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