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数据截止28日
这是上海半年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蓝色为供应,黄色为成交。
因此,与那狂热的2016年相较,2017年上半年几乎可称之为急速降温,月均成交量仅为48.6万方,以此趋势推算,2017年全年成交量或许难以突破600万方。
2016年,上海的成交量为1142万平方米;而上海楼市的最高峰年份的成交量接近2000万平方米;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审视,成交量的缩减都显得极为迅速。
然而,从供需关系分析,交易量的减少主要由供应量下降引起;同时,市场上总的供应量也在急剧减少,大致上每个月产生的供应量与成交的量大致相当。
此处需阐述两点:首先,市场对新房的需求极为旺盛;其次,或许在上海,库存这一概念已不复存在。
目前上海的楼市成交价格大约在4.5万元上下,而2016年的平均价格则是38929元每平方米。这种价格的变动相当显著。此外,还需注意的是,目前这种价格水平,我们尚无法准确知晓市场实际的房价,这是因为今年的楼市供应量严重不足,同时预售房的发放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二手房价格普遍被压低导致其实际价值被低估,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走势将变得难以预测。
然后再来看看有趣的二手房
二手房交易情况可作为衡量市场好坏程度的关键参考,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结构较为分散且缺乏调控措施。在上海,尚未实施限售政策,因此,通过观察二手房的成交情况,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的真实状况。
我们来看下数据
数据来自一房一万微信公众号
这是上海二手房市场最近一年的市场成交量。
剔除掉1至2月份的成交量下降情况,我们发现,在3月至5月期间,市场的月均成交面积仅维持在100至150万平方米,这一数字不仅与去年8月份的峰值相比有显著下降,而且与2016年同期月份的平均水平相比也显得尤为偏低。
二手房市场的缩减反映出整个行业遭遇了冷淡局面。由于限购、限贷等政策的实施,市场的购买力被大幅削减,导致成交量难以提升。
而且我们从另一个维度也可以看到——
数据来自上海中原
租房市场也同样如此。
因此,毫无疑义,房地产市场正遭遇降温,这主要是由于上海购房首付比例的提高,使得潜在购房者数量减少,进而导致了二手房交易量的下降。
然而,为何新房市场仍旧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甚至有些楼盘明确表示只有支付全款才能购得房产?这其中涉及两个关键因素:首先,新房的供应数量极为有限;其次,新房预售许可证的定价机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毫无疑问,从二手房的整体市场来看,市场在遇冷。
昨晚我漫步在小区周边的街道,路旁的中介人员走过来分发传单,他这样说道:目前可供挑选的房源较为丰富,大家的心态也趋于平和,因此现在正是仔细挑选住宅的好时机。
这也从侧面暗示了这个结论。
综上所述,观察表面数据后,我们发现:土地市场呈现冷淡态势,一手房市场表现平平,二手房市场同样冷清,因此,众多人从这些数据中察觉到了上海市场的下滑趋势。
但,这就是全部么?
这就是所有真相么?
卢俊稍微做了点功课
有一些数据挺有意思
先来看看上海一手房的成交前十
数据来自上海佑威系统
6月数据截止28日
这份截止至6月27日的上海成交面积排行榜显示,成交的房产多位于郊区地带,同时,这些区域的平均价格普遍低于上海市的整体平均价格水平。
对于此类市场表现,我们通常会有以下看法:大多数目标客户群体能够接受这个价格区间的住宅。然而,在当前情况下,或许存在另一种解读:这一价格段的房产更容易获得预售许可证。
然而,从交易数据的角度分析,成交套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今年上半年,该指标的最高值为767套,而排名前五的成交套数均超过500套。
对比一下这个数字,去年全年销量排名前五的套数大约在1000套上下,因此单个案例在半年内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很不容易。
因此,观察当前房地产市场,整体规模有所缩减,然而个别项目依旧表现优异;这一现象是上海楼市向我们传递的明确信息。要想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立足,我们必须确保自身的强大。
然后二手房市场萎缩,是不是中介行情也同样如此呢?
我们也找了数据,上海二手房中介的成交排行——
在2017年的前五个月,上海的中介交易排行榜上,我忽然注意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首先观察到,链家在上海的中介领域仍旧占据领先地位,然而,相较于去年,其增长幅度并未显著提高,目前市场份额仍维持在约20%的水平,这表明二手房市场的低迷态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链家的进一步扩张。
令人惊讶的是,中原地产的衰落,须知,在链家尚未踏入上海市场之际,它曾是上海房地产中介的霸主。即便在链家于2015年大规模进军上海之时,中原的市场份额虽持续遭受侵蚀,但依然能够维持在大约10%的水平。
2017年之际,中原的市场占有率仅维持在3%上下,人们不禁感叹市场的变迁之速,那些资历深厚的中介机构在当前环境中显得格外不适应。
另外一块巨大的变化是互联网模式的中介模式也在全面洗牌。
2015年,上海互联网中介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布情况显示,爱屋吉屋与搜房两家企业占据了市场领先地位,一时间风光无限,无人能及。
然而,根据当前的排名情况,这两家公司已经完全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中介领域,悟空找房和房多多规模较大,但它们的市场份额却仅有2.4%和1.46%。
当然,我们还需关注一家崭露头角的企业——上海易居房地产,亦即易居房友。这家地产公司成立于2016年,其核心理念在于为中小中介机构提供整合服务。令人惊讶的是,该公司在短短几年内,市场份额已攀升至前四,且正逐渐有超越中原地产,跻身前三的势头。
因此,在二手房交易领域,尽管整体市场呈现出收缩态势,但底层市场却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洗牌过程,各参与者之间的排名竞争异常激烈。
传统中介行业中的链家保持稳定,而中原地区的中介业却逐渐衰落,互联网中介整体规模也在缩减,然而悟空找房与房多多仍在持续扩大业务版图,易居房友则通过整合众多中小型中介机构,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观察到行业规模缩小,尽管如此,大家依旧在努力拼搏,不断侵占那些放弃者的市场份额,依然实现了自身的增长。
这可能是我看到的今年上海楼市的整体感受。
众多人士正经历着行业整体降温的现象,同时目睹了该领域发展方向的不可预测性,纷纷表达了对市场状况不佳以及频繁调控措施的不满。
今年的房地产市场相较往昔略显疲软,然而,我们注意到,众多项目依旧实现了令人满意的业绩,有的甚至能在逆境中脱颖而出,这一现象在新建住房和二手房市场均有所体现。
行业进行结构优化,本质上是为竞争者提供了崭露头角的可能,他们能否崭露头角、实现成长,关键在于自身。面对困境,与其抱怨,不如全力以赴,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最佳状态。
我们对于上海房地产市场所历经的风雨一无所知,然而,至少我们清楚自己能够采取哪些行动,这或许正是整个行业给予我的最大启示。
上海是恋人及勇士的天地,这里始终洋溢着热情与传奇,或许是你,或许是他的舞台。
以上为正文,献给努力的地产人。
此内容出自卢俊之手,正是那位卢俊,真名叫卢俊的卢俊,热衷于探讨地产观念的卢俊,你应该明白了吧。
若你曾目睹过真叫卢俊地产观点的朋友圈内容,不妨尝试查找并重新关注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那里汇聚了他及其地产观点的精华。
各位朋友,若有机会,请告知他人,卢俊此刻正身处此地,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卢俊全力呈现——《口水地产》
一周更新五次,连续更新一年
热门内容有
买房人必听:
《现在买一手房最大的成本是什么》
《上海楼市进入关键的转折点》
《从上海人去南通买房当墓地说起》
......
地产人必听:
《地产投资人的窘境》
《如何写出有趣且让老板喜欢的报告》
《地产人的五种常规职业发展通路》
......
我的标准就是,说那些地产圈不能写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