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期调整了房产相关政策,以往常在周五下班后悄然公布,这次却于周一上班时直接发布,使许多人感到意外。主要变化在于,外环以外的购房条件放宽,非本地居民只需缴纳一年社保即可购买,并且无论购买多少套房产,都不会影响其在外环以内的购房资格。然而,外环以内的规定依然维持原状,非本地居民购买新房需要缴纳五年社保,而购买二手房的难度更大。
这项措施公布后,中介们的社交平台顿时掀起轩然大波。有人好奇为何唯独选择了外环区域,究其原因,上海周边地区的房产早已供大于求,数十万套二手房积压难售,开发商因此焦头烂额。加之政府当前正大力推动市中心改造,郊区的发展格局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鲜有投资者愿意继续向该区域投入资金。
这项政策主要面向四类群体。首先是外来务工青年,他们在上海可以先在外环以外地区安顿;其次是市中心的老年人,他们希望购置郊区养老住所而不占用子女的指标;再者是郊区居民,他们早就计划为亲友多购买几套房产;最后是全国范围内的中产阶级,他们打算通过购买上海房产来达到资产保值的目的。
环沪地带顿时乱了阵脚。过去昆山、嘉兴的房产依赖沪籍人士购买,如今外环以外轻易购置,谁还会奔波跨城?有中介透露他们项目本周的问询量锐减一半。不过郊县房地产商们稍感宽慰,毕竟政策提供了一条生财之道,至少能售出更多房产。
郊区的麻烦由来已久。近二十年间上海大力拓展,兴建了大量住宅,如今这些新房逐渐转为二手房,积压的数量持续增加,销售困难。若政府不采取行动,这些房产滞销的风险将非常严重。当前允许外地居民购房,目的是希望以此减少库存,同时让房地产开发商获得一些缓解。
购房者在犹豫不决。部分人关注临港新城的新楼盘,认为价格适中且有机会获得户口;另一些人则担忧郊区的公共设施发展滞后,即使购买后也可能感到居住不安稳。中介表示九十月是销售高峰期,交易量预计会上升,然而能否有效消化库存,关键在于未来是否有人真正出手购买。
政策暗藏玄机。上海力求维持市中心房价稳定,毕竟核心区域房价韧性较强,但郊区地区需优先发展。外来青年为城市提供劳动力资源,老年群体购置养老居所间接促进郊区消费,本地居民增加购房行为有助于激活地方经济。
最新规定已经公布,意向买家请自行斟酌,决定是否行动。部分人前往青浦实地考察房产,另有一些人则持续观望,期待价格进一步下滑。中介人员每日致电,敦促尽快签订购房协议。环线以外的房产当前购买条件较为宽松,有意向者应尽早出手,若无意购房,则无需在此方面浪费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