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月底中央明确提出了“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回升”的方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众多二线城市纷纷对限购等行政性楼市调控措施进行了调整,部分城市甚至已经完全取消了这些限制。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6日,仅有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海南的部分城市还在执行购房限制政策。
8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为了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回升,政府已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已发布的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政策,部分城市已全面解除限购政策,而其他城市则进一步缩小了限购范围,放宽了限购条件。此外,还有更多相关政策正在积极策划和推进中。
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广州已完全取消购房限制,而其他一线城市的相关购房限制政策也存在着进一步放宽的可能性,然而,全面取消购房限制的几率并不高。与取消楼市“三限”相比,金融政策的变动直接影响到购房成本,对楼市的短期影响更为显著。此外,尽管众多部门接连出台了对楼市的优惠政策,但市场回稳的步伐却显得较为缓慢。这种情况主要源于购房者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未来收入的信心尚未完全恢复,他们对参与市场交易仍然持有一定的犹豫和担忧。
仅京沪深琼仍实施楼市“限购”
16日,天津市住建委携手其他五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政策以更好地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天津自当日起将解除对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在购买及转让环节的限制;同时,停止对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上限的指导工作;此外,也取消了该市关于普通住房和非常住住房的划分标准。
此前,天津已释放出放松限购政策的信号。9月初,天津发改委公布的《关于提高城市服务保障能力,推动新市民稳定居住和就业的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中计划指出,对于持有北京市或河北省户籍的居民,以及在北京或河北省工作的员工,在天津购置房产时,将享有与本市户籍居民相同的购房优惠政策;同时,本市户籍居民在市内六个行政区购买超过120平方米的单套新建商品住宅时,将不再需要核实其购房资格。
业界普遍认为,鉴于天津当前房地产市场状况,该市全面解除购房限制的新政策“虽来晚但终究到来”。天津之外,近期海南多个地区亦已全面取消限购措施,这标志着自2010年起实施的限购政策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不仅是房地产市场回归市场规律、保障措施回归保障功能的显著表现,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也如是评价。
10月7日,海南东方、文昌、澄迈三市县均对外发布消息,对当地商品住房(包括新建和二手)的购买及交易限制措施进行优化调整,甚至彻底取消。这一调整包括但不限于:购房资格审核流程将被简化或取消、购买套数不再设限、房屋在获得不动产权证后即可进入市场进行交易。
海南一度被誉为“调控最严格省份”。然而,在全域限购政策实施6年之后,今年年初开始,海口、五指山等地区已经对楼市限购政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例如,降低了外地户籍购房者购房所需的社保年限,允许海南户籍的多孩家庭购买额外的商品住房,以及缩小了限购区域的范围。
截至目前,海南省内部只有三亚的限购政策尚未作出调整,该市主城区依旧维持着对于非本地居民需满足5年社保条件方可购房的规定。
自10月份起,除了天津和海南之外,还有其他多个地区在之前放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背景下,进一步对全面取消房地产“限购、限贷、限售”措施进行了明确。
福建省泉州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决定全面解除购房、售房、定价的限制。这一政策将从2024年10月1日开始执行,并持续至2025年12月31日。
一线城市松绑楼市限购的步伐则更加谨慎。
至九月底,广州荣膺一线城市之先,率先全面取消了限购措施。政策调整之后,广州市的户籍与非户籍居民家庭,以及单身者,在全市各地购房时,均无需经过购房资格的审核,且购房套数亦不受任何限制。
北京、上海以及深圳在9月底对房地产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举措包括降低首付款比例、放宽“限购、限贷、限售”等限制,尽管如此,购房限制措施依然实施。
具体来看,上海对外环限购政策进行了放宽,深圳则对住房限购区域政策进行了优化,并对非本地户籍居民的购房社保年限要求进行了调整。与此同时,北京也放宽了对非京籍人士、高层次人才以及急需紧缺人才的购房资质条件,并且明确规定通州区将按照全市统一的政策执行。

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九月末,自中央至地方,房地产市场的宽松政策接连出台,力度不断加大,居民的购房信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在国庆节期间,各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优于九月及五一假期。特别是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得益于政策的扶持,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均有显著提升,市场热度持续上升。与此同时,天津、武汉、郑州等此前经历深度调整的城市,也显现出短期访客和认购量上升的趋势。然而,合肥、宁波、南京等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表现相对平淡,整体认购情况与前期变化不大,市场项目之间的分化现象愈发严重。
“限购令”退出后,还有哪些楼市增量政策空间?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价格预期的正向转变,是否应全面废除“三限”调控措施?抑或仅部分保留?若放宽限制,又将激发出多少潜在需求?
成都市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冯波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指出,中央政府赋予了地方在调控方面的自主权。在市场曾经出现过热的阶段,实施过诸如限购、限价、限售等限制性措施。如今,各地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决定这些措施是否应当全部取消,这一决策的关键在于观察城市市场的具体发展状况。
他观察到,现阶段,众多城市已解除相关限制,而一线城市亦对限制政策进行了改进。采取调整或撤销限制措施的行动,是在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显著变动的背景下,旨在更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效能,进而推动需求释放及提升供应能力的举措。
王业强,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房地产专委会的主任,向记者透露,未来房地产市场中的三限政策并不会完全废除,一二线城市中的部分核心区域或许仍将部分保留购房限制措施。这些限制的具体范围和标准将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充分展现了城市政府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政策,并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的特点。
崔光灿,上海师范大学房地产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的负责人,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向记者剖析道,诸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其住房需求在层次和结构上均较为复杂。实施限购措施后,能够优先确保各类刚性住房需求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通过有序的政策调整,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满足改善型住房需求以及置换型住房需求。
陈晟,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的执行院长,向记者透露,相较于楼市行政调控政策的放宽以及财政、土地等方面的扶持措施,金融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的松紧程度,对楼市预期的影响极为迅速,其效果也最为显著。因此,当前对存量房利率的调整,对于促进购房消费起到了切实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减轻购房者的资金负担,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举措。多地实施了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的政策,此举也有助于激发部分购房者的需求。
陈晟认为,北京、上海、深圳全面解除“限购”政策面临不小的挑战。尽管如此,得益于多部门接连出台的利好措施,预计到2025年,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望率先步入稳定发展的新阶段。相较之下,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复苏预期,还需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实施更为精准的调控措施。
步入第四季度,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部门负责人陈文静指出,房地产领域的政策制定将着重于执行现有政策,并加速新政策的出台。
记者了解到,她表示,针对现有的政策,预计各地将主动推进取消普通住宅的认定标准,并且有望下调房贷利率、减少首付款比例等措施。
至九月底,北京与上海两地均明确表示,将适时调整并取消针对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的分类标准。
12日,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出席了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并在会上进一步披露,相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旨在明确并调整与普通住宅及非普通住宅分类相关的增值税政策。
陈文静对增量政策进行了预测,她认为,核心城市将不断调整限制性措施,除了少数核心区域外,全面废除三限政策将成为一种趋势,以此激发更多的增量需求进入市场;“人头补贴”增加购房补助力度,减少中介费用、交易税费等方面也受到市场期待;此外,为了给房地产企业注入更多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改善房企预征预缴税费政策,并加速相关税费退还。
除此之外,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于10月10日至12日对山西太原和陕西西安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内容包括房地产、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以及外贸等领域。他指出,应加快保障交房工作的步伐,增强对“白名单”项目贷款的投放力度,确保正在建设且已售出的商品房能够按时按质完成交付。同时,他强调要积极推动收购现有存量商品房,将其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底部回升。
尽管中央和各地政府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整体推进速度却相对迟缓。王业强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市场往往对收储政策持谨慎态度,这主要是因为高昂的资金成本和价格压力。此外,地方政府在债务考核方面的限制也限制了政策效果的进一步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