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消息不断,三类人受影响最大,为啥要征房产税?

2025-08-18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次数:74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些日子,房产税的消息总是时常见诸报端。尽管全国层面的具体措施尚未出台,不过上海和重庆的试点工作已经持续了多年,再加上不动产统一登记早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识之士都能察觉到,这件事与我们的距离正逐步缩短。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若房产税正式开征,哪些群体将承受更大压力,根据先前试点情况及当前政策走向,有三类人群需尽早做好准备,特别是拥有多处房产或位于远郊的别墅业主,更应密切关注相关法规变化。

一、先把背景说清楚:为啥要搞房产税?

或许有些人不清楚,房产购置时相关税费已经缴纳完毕,为何仍需征收房产税,这其中实际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具体原因如下:

地方财政面临挑战,近年来依靠土地出让获利的模式日渐式微,2024年部分城市土地交易收入下滑超过三成。土地资源终究有限,必须开拓能够长期稳定产生税收的渠道,房产税正是针对现有房产征收,有助于为地方财政弥补收支缺口。

接下来要着力控制房地产市场过热。这些年部分区域房产投机行为猖獗,导致拥有三五个房产者数量可观,而实际住房需求者却无力购买。房产税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保有代价,促使那些囤积房产等待升值者感到不合算,促使他们出售房产,以此使市场供需关系更加均衡。

最终要处理财产分配不均的问题。住宅是多数人家里的主要财产,有些人连一套房子都没有,有些人却拥有十几套,这种差异需要通过税收手段来平衡。房产税通常设有免税额度,例如依据人口计算,每人可享受几十平方米的免税面积,以此保障普通人的基本居住需求,重点针对那些超出必要需求的房产进行征税,这种方式更为合理。

二、这三类人要重点关注,风险可能最大

房产税并非整齐划一征收,必定设有免税门路,不过某些群体的房产极有可能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一)手里有多套房的人:持有成本会明显增加

若家中仅有一处居所,或两处尚可满足居住需求,例如夫妻与子女同住,且长辈会偶尔探访,通常无需过分忧虑,多数情况下可享受免税待遇。然而,倘若已拥有三处或以上房产,问题或许随之产生。

根据实践观察,上海市对首套住房实行免税政策,而多套房产需对超出部分征收税费,重庆市对多套房的税收控制更为严格。例如,上海以家庭人均60平方米为标准,一个三口之家的住房面积若在180平方米以内则无需缴纳税款,超出此范围的部分则需按照房屋价值的0.4%至0.6%比例每年缴纳。假设某家庭拥有三套房产,总建筑面积达300平方米,其中120平方米需缴纳税费,若每平方米房价为5万元,则每年的税收负担将达到两三万元。

更棘手的是,其中许多房产并非地段优越的新房,而是位于普通地段的老旧住宅或郊区房产,其租赁收益偏低,过去依靠“租金覆盖贷款”尚可维持,如今若再缴纳房产税,便可能转变为“亏损资产”。例如某套房产月租金3000元,贷款本息与物业管理费合计2500元,原本尚有500元盈余,现在每年需额外承担1万元房产税(折合每月约800元),导致每月需亏损300元,从长远来看显然难以承受。

此外,若要出售此类房产,购买者会进行成本核算,忧虑后续使用费用过高,因此或要求降低售价,或直接放弃购买,最终可能被迫以打折方式脱手。

(二)远郊别墅、大户型业主:面积大、位置偏,两头不占好

许多人认为豪宅属于“优质财产”,然而在房产税方面,或许隐患颇多。

这栋建筑占地面积通常很广,单套房屋就有二百多平方米,即便以人均六十平方米为标准,一个家庭所能减免的面积也仅有一百多平方米,其余部分均需缴纳税款。重庆市对独立式住宅本就实施征税措施,即便修改了免税条款,面积庞大的别墅依然无法规避,按照评估价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一点二的比例征税,价值数百万的别墅每年缴纳数万元税款的情况十分普遍。

房产税试点政策_多套房持有成本分析_上海房产审税材料

另一面,郊外住宅最主要的是缺乏用途。地点过于偏僻,工作出行不便利,邻近的学校、医疗等设施也未能及时跟上,平日里居住时间短,出租又难以获得高租金(多数人不愿支付高昂费用租住郊外住宅),基本上是“闲置”情形。过去闲置最多只是损失些管理费用,将来再考虑房产税,相当于每年白白花费几万元,打算出售时愿意接手的人也稀少,很容易被卡在手中。

部分文化旅游设施中的“养老住宅”,当初购置时主要考虑价格优惠,如今看来,不仅居住体验欠佳,还须负担沉重的持有费用,预计将成为未来价值下降最为显著的房产类型。

(三)高杠杆炒房客:借钱囤房的,可能撑不住

过去常有部分人,借助信用卡、消费贷款乃至高息借款购房,寄望房价上涨后迅速买卖获利,这种“高风险”方式,面对房产税显得尤为脆弱。

炒房者的收益完全依赖房价上涨,一旦价格停滞,问题就出现了。比如借助首付贷款购置两处房产,月供合计两万元,原计划一年后房价上涨百分之十便出售,结果房价未涨,每年还需额外支付两三万元房产税,相当于每月又增加两千多元的开销。房租根本无法覆盖这些费用,手头的资金很快就会用尽,最终或面临断供被银行收回房产,或只能亏本处理房产。

上海和重庆的试点地区,早已对那些没有户籍、没有稳定工作、没有经营企业的个人购买多套房产实施高额税收,目的是遏制这种短期投机行为,随着政策的推广,这类投机购房者的活动范围将会持续收窄。

三、普通人该怎么看?别慌,但要提前规划

房产税听上去令人担忧,不过寻常人家无需过分担忧,相关政策应当会维护基本住房需求。以首套住房、小面积住宅为例,很大可能会完全不收税,或者只收取极少的税。需要留意的是以下事项:

1. 手里有多套房的,先算算“账”

审视个人房产整体面积是否超出家庭免税界限,例如三口之家的180平方米标准,超出部分需缴纳多少税款。若房产闲置、租赁收益微薄或地段欠佳,不妨趁当前市场稳定,优先置换核心地带的小面积优质住宅,这样既能减轻税务负担,也更有利于资产保值。

2. 买新房别贪“大”贪“偏”

购买自住房,首先考虑市区的紧凑型住宅,出行便利且设施完善,即便居住空间不大,实用性也远超郊区的大型豪宅。对于投资目的,更应远离那些外观吸引人但居住不便的郊外楼盘,因为维护费用高昂,且将来难以转手。

3. 别碰高杠杆炒房

如今依然想通过借贷购房获利,基本上是在押宝政策走向,隐患非常严重。房地产领域早已不复从前那种随便买入就能升值的情况,专心做好本职工作,科学规划财产才是正确途径。

最后说句实在话

房产税的根本目的并非增加税收,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房屋应作为居住用途,而非投机工具,对普通居民而言,若房屋仅作自住且面积适中,则受影响甚微;但对大量囤积房产、以房产交易牟利者而言,确实需为“支出上升”预先绸缪。

政策实施之前,要密切留意权威信息,预先评估个人状况,做好充分准备才能确保万无一失,毕竟房产关乎重大,小心谨慎总是明智之举。

打赏
凡注明"来源:来安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佚名】
0相关评论

新闻排行

热点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