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本月25日,12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为10292套,其中19日至25日成交量仅为1713套左右,较前一周几乎减半。

按照这个趋势,12月份全月成交量很可能在12000套左右,这与我们之前的猜测基本一致。
12000套是什么概念?
创近六个月新低,较11月下降25个百分点!

这是看得见的“量”,看不见的“价”也在输出市场的“寒意”。
1、交易方面
二手房议价空间进一步增大
成交价与挂牌价之间的差价就是“议价空间”。
我们统计了链家网一年来的2.4万笔真实二手房交易,并用它们来计算每个月二手房议价空间的变化。结果如下:

从10月份开始,二手房议价空间大幅增加,12月份达到今年的峰值。
反映了目前业主的信心,不断受到市场打压,价格屡屡“让步”。
但尽管如此,市场似乎并没有付出代价,成交量依然“不温不火”,“以价换量”在当前市场行不通。
2、上市方面
挂牌价格继续下跌
我们对2000年以后建成的3136个小区的价格进行了跟踪,通过只保留中层住房,引入房龄系数和价位段权重,剔除住房结构的干扰,计算上海月度房价走势。
我们称之为3000指数趋势。 (更多详情请点击链接查看“”)
代表房价变化的3000指数12月份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查看单独的循环线,每条循环线都显示出“横向和负面”的价格趋势:

与8月到10月不同的是,这波楼市寒潮明显是全市范围的,寒气已经蔓延到上海各个角落。
虽然细化为单价段,但仍有少数“上涨(上涨)”的价格段。但细究之下,却发现这不过是业主们自我愉悦的“伪崛起”。

当前的二手市场是一个“假涨”与“实跌”并存的下行市场。
1、“假涨”是业主最后的固执。
1)看起来17-20W的高端提升(屋龄恢复后)还是蛮高的。
该区间价格上涨的社区主要集中在虹口临平路、静安江宁路、徐汇区徐家汇三个区域。

但我翻遍了交易,根本没有复苏的迹象。
以临平路瑞虹新城为例:
12月售出的两套房产仍“低位运行”。

2)4-5W的刚需价格区间(房龄恢复后)也是如此。
从挂牌价格来看,嘉定安亭北、松江泗泾南、松江老城、浦东航头、惠南等地住宅区价格上涨较多。

但仔细查看成交后,我发现这些地方也是“假增”。
例如,泗泾的通润飞狮艾伦12月成交价较前几个月仍较低,与今年年初有较大差距。

浦东航头长泰东郊御苑(公寓)12月成交价也持续下跌。

8-9W和12-13W我就不细说了,基本就是这样了。
尽管挂牌量小幅上升,但买家并不买账,成交量仍然很低。
所以,“假增”实际上是上市与交易的脱节,是业主最后的固执。
2、“实质下滑”是当前楼市的本质。
无论是修复后售价24W以上的顶级别墅,还是
1)>20W(房龄恢复后)的顶级大佬也在玩“以价换量”
房龄恢复后,20W以上的小区价格基本整体下跌。主要集中在新天地、连阳、黄浦江等地段。

12月,在金融政策刺激下,鼎好成为上海楼市“以价换量”的主角。
新天地翠湖天地12月首11天售出9套;陆家嘴世茂滨江亦于上半月售出5套大户。
不过,成交价格并没有进一步上涨。以翠湖为例,成交基本以降价成交(御花园二期、君汇四期成交价格大幅下跌,跌幅均超过5%)。通常,价格为数量。

2)13-17W(房龄恢复后),热门改善板块也难逃下滑的命运。
在中区我们熟悉的热门板块,如大宁、长风、古美等板块,二手房也出现了降价趋势。
内环内的西藏北路、阳泾、阳东等地段也成为降价社区的中心。

而这些降价板块都有交易数据为证:
例如,大宁格林春心园12月成交价已跌破10万。

另一个例子是北蔡区的大华锦绣花城(十四街街区)。 12月份成交价格也处于低位。

3)从9-12W(房龄恢复后),外环改善板块也有下降趋势。
房龄恢复后9-12W的降价板块主要集中在外环地区。其中,下降社区主要集中在闵行莘庄、徐汇华景、嘉定丰庄、普陀振光、宝山共康、浦东金桥、三林洞等板块。

例如:莘庄豪狮鹿鸣园,高层楼盘成交价已跌至“8”。

4)5-8W(房龄恢复后),首次装修市场以维稳为主
与11月份相比,该价格区间基本保持稳定,涨跌互现成为各板块的主旋律。
个别板块跌势占上风,包括浦东周浦、闵行颛桥、嘉定南翔等。

典型代表是周璞。明日12月花城次新房成交价已不及去年中旬的价格水平,价格回调明显。

5)W(房龄恢复后)刚需板块继续盘整。
连续数月保持稳定的刚性需求板块,12月再次面临价格回调。
其中,降价相对集中的板块包括金山枫景、奉贤湾、浦东万向、书院等。
这些是上海相对边缘化的行业,配套相对薄弱。该板块有新房在打压二手市场,价格继续回落也在情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