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推荐
最近,网上有消息说万科的秘书对上海房价发表了意见。文章里,这位秘书提到:1990年东京房价涨到纽约的4倍时就开始下跌,1998年香港房价涨到纽约的8倍时也跟着跌了,现在上海、北京的房价还比北京低一些。这好像在说上海、北京的房价还有很大上涨空间,可能要再翻好几番。
事情的来龙去脉究竟怎样?那位董秘真的那样表态了吗?其所述言辞的内在依据又是否妥当呢?
来源:牛熊交易室(ID:niuxiong2016)
真相:2012年的研究,2010年的数据
网传万科董秘关于上海房价的看法是这样的:
真实情况果真如此吗?向万科董秘谭华杰求证后得知,这项研究源自其2012年的工作,并且是基于2010年的资料完成的。看,万科的董秘竟然成了替罪羊!
牛熊交易室,该平台关注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所著的《低智商社会》,书中提出一个观点,即如果一个社会群体普遍只热衷于传播各种传闻轶事,而缺乏对知识的渴求,特别是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这样的社会将难以发展进步。
有人通过后台留言表达看法,核心意思是说,虽然他不需要你分析房地产市场的那些论据,但希望你能明确表态,就像李大霄那样,即使观点错误也没关系。我感到非常抱歉,如果说我之前写的系列三篇文章以及我那本《房市大衰退:33年房市变迁大推演》(这本书还让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多次采访我)都没有展现出立场,那我该如何回应你呢?
近日以来,除了常规的休憩时段,我始终在深入探究不动产领域,我不依据数字和理性展开论述,而是高谈阔论地预测涨跌,难道你就不担心受到我的影响吗?抱歉,我无意也难以忍受成为那种声嘶力竭的鼓吹者,我向来倡导个人自主的判断。毕竟,唯有你自己才能对自身负责。
好了,我们看看万科董秘是如何成了冤大头。
万科董秘实际是这么说的:
二零一零年,北京、广州和深圳的住宅区域在城镇建设总面积中的比例,显著不如纽约、东京;而工业区域所占份额却大幅度超过纽约、东京(相关数据详见后文)。上海没有公布此类信息,但该市的状况可能与北京、深圳、广州相近。
1990年东京每套房屋中位数价格是纽约3.2倍,不是4倍
北京和上海核心地带的住宅价格,跟纽约相比较,基本持平,稍微弱一些。不过,这5%和10%的差距,只是作为参考,并非经过精确计算得出的数据。
这项调查于二零一二年展开,其分析基础是一零一年的资料。尽管这些信息已经不再新颖,不过核心的判断依据依然有效
所谓北京、上海房价还要再涨6-8倍,绝非我的观点
也就是说,万科董秘没有表示上海房价会暴涨六倍以上,而且这个预测是2012年基于2010年的研究得出的。
上海真的比得上纽约吗?
但是,考虑到这类流言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十分显著,牛熊交易室(ID:niuxiong2016)认真核查了相关资料,发觉万科发言人所述内容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根据万科董秘的言论分析,谭华杰之所以对房地产领域持积极看法,主要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要缘由在于,北京、上海的房价水平须参照整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来衡量。这些城市的地位理应等同于纽约,即为巨型经济体的中心区域,因此其房价与本地人口稠密程度、以及当地消费能力关联度并不高。
这种说法存在明显缺陷。纽约堪称世界金融之都,无论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是整体发展水平,都显著优于北京和上海。依据2015年公布的全球城市实力评估结果,纽约的综合实力位列全球第二,上海排第十七位,北京则处在第十八位。

上海的房价水平,可以看作是全国整体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同样的道理,纽约的房价则可以看作是全球经济实力所支撑的。
中国贫富差距大,有钱人更多?美国贫富差距更大!
万科董秘提出第二点看法,认为国内财富分配不均现象显著,换言之,基尼指数数值偏高,说白了就是国内富裕人群数量庞大,这些富裕人群又集中在北京、上海等核心都市购置房产,因此分析房价只需关注国内的富裕人群即可。
不过牛熊交易室的数据表明,在评估财富分配不均的基尼系数方面,中国的差距程度其实不比美国更严重。
依据国家统计部门2015年所发布的信息,我国基尼指数测定为0.462,已持续七年呈现下降趋势,并创下十五年来最小区间值。与此同时,美国人口普查局所公布的资料表明,该国基尼数值高于我国,具体为0.476,且纽约市更是达到0.5048的水平。
因此就财富差距而言,中国和美国的区别并不显著,甚至可以说中国在缩小贫富差距这方面成效比美国更佳,那么为何中国的房价理应高于纽约呢?倘若你并不信任官方数据,不妨参考好莱坞电影里呈现的纽约景象。
中美、纽约基尼系数 资料来源:牛熊交易室
纽约的住宅用地比例高但面积少多了
万科董秘提出第三点理由时说明,在中国主要的一线城市,包括北京、广州和深圳,住宅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比例均不足三成,其中深圳的比例最低,仅占四分之一强。相比之下,纽约的居住用地比例高达四成多。因此,从居住用地的比例来看,国内房屋供应相对较少,房价超过纽约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几大城市居住用地比例
北京上海的建成区面积达三千四百八十,三千五百九十,三千六百一十五,三千九百三十,而纽约整个城市的面积仅七百八十九。
即便依照全球通行的五十成用于建设用地的标准,整体三百九十四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总量,若以四成作为住宅用地占比来估算,其实际面积仅有一百七十三点五八平方公里。
上海居住空间在总建筑中占比为四分之一,按此比例最低估算,该市有六百七十三点四平方公里用作住宅区。二零一五年,上海的人口总数达两千四百一十五万,平均每人能分到二十七点八八平方米的居住面积。相比之下,纽约的居住空间人均分配量仅为二十平方米,比上海少约三分之一。
因此从住房供应角度分析,纽约的住房供应状况要比中国的顶级都市更为吃紧。
上海接盘侠在减少了,15年首现
从人口分布角度分析,纽约整个城市的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一万零六百三十六人,而上海则是一万三千八百零九人每平方公里。不过,如果将上海的宝山、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奉贤以及崇明这些区域排除在外,那么剩余部分的人口密度会提升到每平方公里一万二千四百四十人,这个数值要高于纽约。相关信息来源于上海2015年的统计资料汇编。
然而,3月1日晚上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报告表明,2015年年底上海市居民总人口数达到2415.27万,与2014年年底相比减少了10.41万。这是上海市居民总人口在十五年里首次出现下降。唉,承接者又变少了。
最重要的是:上海房价已超纽约
另外,牛熊交易室(ID:niuxiong2016)还进行了更深入的数据分析,依据纽约市政府规划部门发布的信息,2016年1月份纽约市公寓的价格中位数是53.95万美元,与此同时,根据2月29日发布的百城价格指数,上海房地产每平方米的平均价格已经达到了37114元
依据上海市统计局所公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该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35.5平方米,据此推算,一个三口之家的住房价格大约为60.8万美元,这个数额已经超过了纽约公寓的中位价格。
因此,万科的董事会秘书虽然是受害者,被网络传言误导,但就算从他的理由来看,道理和资料方面也存在明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