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楼市也感受到了房价下跌的压力,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来进入寒流期。
新房市场也开始进入内卷模式,一些房地产项目甚至开始采用分期付款模式。
据《第一财经》报道,购房者不再被要求订房后支付首付,而是可以延期一年付款。这主要是因为二手房销售不景气,置换客户无法释放,因此开发商被迫放慢付款速度,让购房者先订房,卖掉旧房后再与第三方中介合作支付首付。
这一策略与南京、宁波、淄博等地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有些类似。
但这种策略看似为客户着想,实则套路。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即便要置换房产,也不能先买新房再卖二手房,因为二手房市场真的很难成交,除非价格大幅降价,否则买家可能面临拿不回定金的风险。
另外,观察今年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可以看出,上海楼市又进入了寒流期。
今年3月是上海二手房成交的高峰期,达2.36万套。
但进入4月份,却直接下滑至1.73万台。
5月份继续下滑,降至1.5万台左右。
6月销量再度下滑,销量仅为1.26万辆。
9月“认房不认贷”政策实施后,二手房销量回升至1.7万套。
但进入10月份之后,市场再度下跌。
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量为1.33万套,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19%。

需要注意的是,上海二手房市场的旺季线在1.5万套左右,春季线大致在2.1万套左右,因此,目前上海楼市还只是在旺季线附近徘徊,距离复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令人担忧的是,上海二手房销量虽然下滑,但挂牌量却大幅上涨。
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9月上海二手房挂牌量环比增长20.6%,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城市房价数据,10月份上海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8%,同比下跌2.3%,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均数据。
近年来,上海不少楼盘价格下跌幅度超过20%至30%,其中还包括一些顶级资源的楼盘。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上海部分顶级学区房溢价率正在快速消失,房价已恢复至2017年的水平。如梅园区域顶级学区房最新成交价不足9.6万元每平米,接近2017年之前的成交价。
更让人吃惊的是,今年上半年,该小区仍有10-12万元/平米的房源网签记录,可见学区房溢价空间正在快速消失。
事实上,消失的不仅仅是学区房溢价,目前房地产所承载的金融泡沫也在逐渐被挤压。10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二手房价环比均出现下跌,环比跌幅分别为1.1%、0.8%、0.8%、0.5%。主要原因是房价过高、居民收入过低,社保体系不完善进一步加剧了低收入下的居民支出压力。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房地产时代已经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