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海官方对外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这些政策中,对于非本地户籍家庭购房的社保缴纳年限要求由原先的两年延长至五年。此外,对于申请二套房贷款的居民,其最低首付比例被设定为50%以上。而对于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居民,首付比例则被上调至70%。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政策实施的第一天,上海新房的网签数量就再次突破极限,到了晚上9点,网签的套数已经攀升至2495套,这一数字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在这其中,住宅类网签占了1779套,总面积达到了21.5万平方米。相较之下,过去一年中,上海商品住宅的平均日成交量大约在350套左右。
业内专家指出,近期网签数量显著增加,这主要归因于人们急于“赶最后一班车”。面对新政策的严格调控,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不可避免地将要经历一段调整阶段。
另外,据中介透露,新政策实施后,二手房业主的心态发生了变化,长宁区甚至出现了业主直接降价二十万元急于出售的情况。这种情况并非个例,乐居得知,在浦东唐镇板块,有一位业主直接降价六十万元,而据了解,这位业主是急于出售旧房,计划明天购买一套新房。
上述图片乐居拍摄于杨浦区交易中心
上海325楼市新政核心内容
严格实施购房限制政策,提升非本地户籍家庭购房时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的年限要求,规定自购房之日起往前推算,需在本市连续缴纳2年以上,改为在购房前需连续缴纳5年或更长时间,对于企业购置的商品房若再次进入市场交易,必须满足3年以上的持有期限,若交易方为个人,则需遵循本市的限购规定。同时,为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限购审核将前置至交易备案环节。
对于已拥有一套住宅的家庭,若再次购置普通自住型住房,首付比例需达到50%;而若购买非普通住宅,首付比例则需提高至70%。
新政发布会现场说了啥?

在举办新政发布会的现场,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主任顾金山在回应记者提问的过程中,发表了以下这些内容。
新华社记者提问:自去年起,上海的住宅价格迅速攀升,同比增幅显著,一手房和二手房的涨幅都相对较大。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此外,去年上海的土地价格涨幅又是如何的呢?
顾金山指出,去年上海房价呈现迅猛上涨态势,特别是年末至年初这段时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情况大致相同。观察涨幅,大宁绿地、铁路南站、迪士尼周边地区,以及地铁新开发区域和市中心区域,价格上涨幅度和速度尤为显著。
探究背后的因素,首先是因为资金流动性较为充裕。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吸引了大量游资的流入。在过去一年中,通过信贷和股市等渠道流入房市以及外地二三线城市的资金量显著增加,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此外,上海本地对于住房的刚性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一现象还促使原本未计划购房的消费者提前进入市场。去年推出的330新政以及今年2月21日实施的最新税收措施,均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上涨产生了影响。
第二个是信贷税收政策对交易量的推动。
第三个问题是供需状况较为紧张。在商品住房领域,供应面积以及可售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减少,而与此同时,需求量却出现了显著的增长,两者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
第四个问题涉及的是部分开发商和中介机构的违规行为。这些违规行为包括通过场外配资等手段,使得原本不具备购买第二套住房条件的购房者得以通过首付贷、过桥贷等途径提前进入市场。这种现象不仅助长了投资和投机行为,还影响了部分交易仅进行交易而不进行登记的做法,以及一些商业银行调整房贷政策等方面。
上海电视台:请问我们具体在什么时间节点进行操作?非上海户籍的购房者会受到怎样的限制?这种限制对他们的购房决策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顾金山提到,自今日起,网签将成为一项操作。事实上,自昨日下午两点三十起,因网签数量激增,我们的交易系统曾一度陷入瘫痪。我们紧急派遣维护人员尽快解决问题,直至深夜24点,所有维护人员均坚守岗位。与此同时,我们对交易门店进行了说明,并表达了诚挚的歉意,同时决定将网签截止时间延长至昨日的24点,即昨日内的所有网签均被视为有效。
顾金山指出,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体系主要由三个核心主体构成。这一市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关乎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以及上海的长远未来。自去年下半年起,上海的房地产交易异常活跃,出现了非理性过热的迹象,房价呈现出迅猛上涨的趋势。以大宁板块为例,其房价在一年内上涨了160%,这种上涨完全失去了理性。这也引发了一次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同时催生了诸多不合规、不理智的交易举动。诸如仅进行交易而不进行登记、虚假离婚等现象,进而引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不仅要迎合以居住为主要需求的本地居民,还需兼顾那些在上海拥有稳定工作的外来新市民的需求。此次调整政策,是基于中央对全国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新规定。遵循房地产发展的内在规律,结合上海的具体情况,我们将政策期限定为五年。在此之前,北京已先行一步,我们则是继北京之后第二个采纳此政策的城市。
我们将构建一个涵盖广泛、层次分明的住房保障体系,以确保在转型期间,那些有住房需求的群体能够得到满足。
